别跟青春期的孩子斗气,让他赢就好

赢了道理,别输掉关系Hi,有多少父母,是在“讲道理”的过程中,慢慢失去了和孩子的关系。孩子一顶嘴,我们就火了;孩子一沉默,我们更急了。明明都是出于爱,却常常把家变成一场拉锯战。赢了道理,失了孩子。这句话,是在我的一次心学课上,听一位妈妈讲完她和女儿的故事后,突然闪过的。 那位妈妈的女儿十五岁,正处在让妈妈感到最棘手的青春期阶段。妈妈说:“她现在做什么我都看不惯。作业没写完玩手机,我说她两句,她就顶我一句。吃个饭也要抬杠,我让她少点外卖,她就偏要点最大的那份。真是气死人!”她一边讲,一边掉泪。有一次,两人因为衣服问题大吵一架。女儿说:“你什么都要管,我快被你逼疯了!”妈妈红着眼回怼:“我不管你,难道要看着你走错路吗?”那天之后,女儿一个星期没再跟她说话。妈妈对我说:“我讲了那么多道理,她一个也听不进去。”我笑着回答:“也许不是她不听,而是她在证明——她是她,不是你。”青春期,是孩子生命中第一次要求“主权”的阶段。他们想自己决定衣服、朋友、时间表;想在父母面前有自己的声音;哪怕声音是错的,也想自己试一次。心理学上说,青春期的核心任务是“自我认同”。这意味着——孩子要从父母那里“心理独立”,重新定义“我是谁”。而父母要做的,不是控制,而是学会退出。02 你越想赢,他就越想反阿德勒有句经典的话:“当父母试图控制孩子时,孩子唯一的反抗方式,就是让你失控。”青春期的孩子,不是要和你对抗,而是在确认:“你还能爱我吗?当我不听你的时候,你还在吗?”那位妈妈说,有一次女儿考试考砸了,她一气之下训斥了半小时。女儿低着头一句话不说,最后轻轻丢下一句——“反正我做什么你都不满意。”那一刻,她说自己忽然心空了。她想起小时候的女儿,总是扑在她怀里问;“妈妈,我乖不乖?”而现在,她已经不敢再靠近。关系破裂的那一刻,从来不是争吵开始的,而是理解停止的。我问她:“你是希望女儿听话,还是希望她有自己的判断?”她愣住了。很多父母都在无意识地做一件事——用“听话”换取“安全感”。只要孩子按照我们的方式生活,我们就安心;一旦孩子有不同的想法,我们就慌乱。但那其实不是爱,而是恐惧。真正的爱,是给孩子自由的安全感,而不是安全感的自由。03 放手,不是妥协,而是一种智慧有一次,那位妈妈忍住没发火。女儿放学后要去给同学过生日,妈妈心里有些不安,但还是说:“你早点回来。”那天晚上,女儿回到家,主动和她分享了生日会的趣事。妈妈说,那是她们几个月来第一次好好说话。她后来明白了:以前她赢的是“场面”,现在赢的是“关系”。当你不再跟孩子斗气,他反而开始愿意靠近你。青春期的孩子,就像风筝。你拽得太紧,它会断线;你松得太快,它会迷路。只有恰到好处的放手,才能让它飞得稳、飞得远。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提出过一个概念 ——“足够好的父母”。意思是:父母不必完美,只要“足够好”地陪伴。这意味着你可以不懂所有青春期的心理学原理,但要学会在冲突中退一步,在理解里多一点温度。04 写在最后我常说,青春期是父母的一场修行。孩子在长身体,而我们父母在长心。当孩子顶嘴,不代表他不爱你,而是他开始学会做自己。当孩子不再依赖你,不是关系变淡,而是他在长成你希望的样子。有一天,你会发现,那个曾经“和你斗气”的孩子,其实是在用笨拙的方式,寻找被尊重的爱。晓丽想说:别和青春期的孩子斗气,让他赢一次。 因为你每退一步,都是在给他未来铺路。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