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停留在孩童时期,本质是心理发展的“固着”,即童年某个阶段的核心需求(如安全感、被认可)未被满足,导致心理能量卡在该阶段,成年后仍用孩子式的方式应对现实问题。 这种“停留”并非自愿,而是潜意识的自我保护: 逃避现实压力:成人世界的责任(如工作、人际关系)让其感到无力,退回孩童状态(如依赖他人、情绪化)能暂时规避焦虑,获得“被照顾”的安全感。 未完成的心理任务:比如童年常被否定的人,可能一直停留在“寻求认可”的孩童阶段,通过讨好、炫耀等幼稚方式,试图填补当年未被满足的价值感。 创伤的影响:严重的童年创伤(如忽视、冲突)会让心理发展“暂停”,个体潜意识里认为“只要不长大,就不会再受伤害”,从而卡在创伤发生的年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