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寻求心理安慰时家长如何回应

家长回应的核心原则是**“先接纳情绪,再提供支撑”**,避免否定或制止孩子的安慰行为,具体可按三步操作: 1. 第一时间“看见”并共情:用温和的语言点出孩子的感受,比如“妈妈知道你现在有点紧张/害怕,所以想抱着小玩偶,对不对?”,让孩子明确“我的情绪被理解了”。 2. 允许并陪伴“安慰行为”:不强行拿走安抚物、不呵斥啃手指的行为,而是陪在孩子身边,比如“你可以抱着小熊坐一会儿,妈妈就在旁边陪着你”,用陪伴强化安全感。 3. 主动提供“替代支撑”:等孩子情绪平复后,用更积极的方式转移依赖,比如用亲子游戏(搭积木、读绘本)替代重复性小动作,或约定“如果想妈妈,就摸一摸口袋里妈妈给你的小贴纸”,逐步引导健康的安慰方式。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