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话术均避开指责、说教,从“共情孩子+明确需求”出发,适配不同场景,帮家长高效沟通。 1. 约定规则时:让孩子有参与感,减少抵触 “宝贝,妈妈发现你最近看手机时间有点长,眼睛会不会不舒服呀?咱们一起商量个手机使用时间,比如周一到周五写完作业能玩20分钟,周末可以多玩一会儿,你觉得这个时间合适吗?或者你有什么想法也可以跟妈妈说。” “我们把商量好的手机使用规则写在纸上吧,贴在客厅,这样咱们都能记得。要是妈妈忘了提醒你,你也可以提醒妈妈,咱们互相监督好不好?” 2. 提醒放下手机时:不催促、不命令,给孩子台阶 “宝贝,你现在玩的这个游戏还有多久结束呀?妈妈已经把你喜欢的水果切好了,等你结束咱们一起吃,吃完还能陪你搭10分钟积木呢。” “现在到咱们约定好的手机时间啦,要是没玩够,咱们可以记下来,下次把时间补上。现在先把手机收起来,咱们一起去阳台看看你种的小多肉,它好像又长新叶子了。” 3. 孩子抵触、发脾气时:先共情情绪,再解决问题 “妈妈知道你现在正玩得开心,突然让你放下手机,你肯定特别不高兴,换作是妈妈,妈妈也会有点难过的。但咱们之前约定好时间了,要是这次破例,下次咱们的规则就不好遵守啦,咱们先按约定来,明天还能继续玩,好不好?” “你现在是不是觉得妈妈不让你玩手机,特别不理解你呀?来,跟妈妈说说你刚才玩的游戏里,是不是发生了特别有趣的事?等你说完,咱们再一起想想怎么平衡游戏和其他事情。” 4. 孩子遵守规则后:及时肯定,强化好习惯 “宝贝,今天你到时间就主动把手机收起来了,特别说到做到,妈妈特别为你开心!咱们之前说好的,遵守规则能多10分钟亲子游戏时间,现在咱们可以选一个你喜欢的游戏玩啦。” “你今天不仅自己记得手机使用时间,还提醒妈妈‘该关手机陪你读书啦’,你真是个有责任心的小朋友,妈妈要向你学习,以后也少看手机,多陪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