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生气的人不是因为你脾气差,而是因为你有一个错误的思维习惯,把这个习惯改掉,你的脾气就会好很多。 这个思维就是两个字“应该”。 你之所以总是张狂生气、情绪崩溃,是因为你总是习惯性的在心里给人和事设定了一个应该的标准,他应该理解你不应该说那样的话,生活应该顺利,我不应该遇到这些烂事,仔细想想,每次你感到生气是不是因为现实的发展与你预期的方向不一致,于是你感到失望,愤怒和委屈,觉得整个世界都在在与你作对。 心理学上称这种现象为非理性信念,它会让我们不自觉的对身边的人和事要求过高,甚至脱离现实的标准。 简单来说就是一旦别人没有达到你的预期,你就会感到愤怒和委屈。情绪就像火山一样爆发,但现实是这个世界并不会按照你设定的应该来运转。 你希望别人说话应该温柔,但有些人天生说话就带着刺,你渴望父母理解你,却连自己都没有读懂。你以为此时你已功成名就,但每个人的节奏都不同。 “应该”这个词看似是在追求完美,实则是一种隐形的控制。你试图用它控制别人,控制世界甚至控制自己,可当这一切都不如所愿愤怒就来了。最可怕的是这种应该的执念正在一点点吞噬你的幸福,让你变得敏感、严苛,也越来越孤独。 因为没有人愿意和一个动不动就生气的人相处,你要知道没有人能够永远完美,也没有谁能够完全按照你的期待来生活,而你越是执着于“应该”就越难放过自己,所以学会在情绪爆发前去释放他,试着觉察自己的情绪来源,问问自己是不是又在期待某件事“应该”怎样? 我是不是又在用我不该失败这种话来苛责自己?当你开始了解自己的情绪,你就学会用更温和的方式去表达,而不是让他一次次的控制的爆发,最重要的是学会放过自己和别人,你能做的不是控制一切,而是学会在混乱中稳定住自己。 真正的情绪稳定不是你再也不生气了,而是你终于明白,不是每一个应该都值得你生气。 人生的转变往往从修心开始,修心的最高境界就是修得一颗允许一切发生的平常心,修到一定程度不是心变麻木了,是心变柔软了,不再用“应该”怎样要求自己,也不再用必须怎样要求世界,就像水能装在杯子里,也能留在田野里,遇方则方,遇圆则圆,不拘泥某一种形状,愿每一位看懂的人,在你的滚滚红尘里修得一颗平常心。无论面对阳光还是风浪,都能坦然面对大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