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听身边家长感慨,总怕孩子被亏待,拼尽全力把最好的都给孩子,可到最后,孩子却像 “理所当然” 地接受,忘了说句谢谢。递水时嫌凉嫌热,做饭时挑三拣四,别人帮了忙也没个回应,看着孩子这样,心里难免不是滋味 —— 我们养孩子,不只是盼着他吃饱穿暖、成绩好,更盼着他能懂人情、知冷暖,能看见别人的好,也能珍惜身边的人。其实孩子不是天生 “冷漠”,只是没被好好引导着去感知 “被爱”。小时候,他们觉得爸妈给买玩具、老师给讲题、同学帮捡文具,都是天经地义的事,就像太阳会发光一样自然,却不知道那些 “自然” 背后,藏着别人的用心。教育里最该补的一课,从来不是多学一个知识点,而是帮孩子掀开 “理所当然” 的面纱,让他们看见每一份付出的重量,慢慢学会感恩。2怎么引导才不刻意,不变成 “你要懂感恩” 的生硬说教?不用搞复杂的仪式,就藏在日常的小事里。比如和孩子聊天时,多提一句 “今天妈妈煮你爱吃的菜,提前半小时就去挑新鲜的食材啦”,不是邀功,是帮孩子看见 “爱吃的菜” 背后的付出;比如孩子得到别人帮助后,别急着替他说谢谢,而是问一句 “同学帮你捡了书包,你现在心里觉得怎么样呀?要不要跟他说句感谢呀”,让他先感受情绪,再学会表达。更重要的是,我们得先做 “会感恩” 的大人。对家里人,别把 “辛苦了” 藏在心里,爸爸修好了灯,跟孩子一起说句 “爸爸真棒,帮我们解决大问题啦”;对陌生人,外卖员送晚了别抱怨,跟孩子一起说句 “谢谢,辛苦你跑一趟”。孩子就像小镜子,我们怎么对待别人,他就会怎么对待世界,比起一遍遍教他 “要感恩”,不如用行动告诉他 “感恩是什么样的”。慢慢你会发现,懂得感恩的孩子,眼里会有光。他会记得别人的好,也会愿意把好分给别人;他不会因为一点小事就抱怨,反而能看见生活里的小温暖。这份能力,比任何成绩都珍贵,能帮他在以后的日子里,被人温柔对待,也能温柔对待别人。3 写在最后 毕竟,教育从来不是把孩子培养成 “优秀的利己者”,而是让他成为 “懂珍惜、有温度” 的人。当孩子学会感恩生命中的每一个人,他也会慢慢爱上这个充满善意的世界 ——被感恩滋养的孩子,永远不会缺爱,也永远不会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