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配得感”里寻找锚点

周三下午的阳光斜斜地落在咨询室的绿萝叶上,陈先生的手指在膝盖上轻轻敲击着,节奏里带着不易察觉的焦虑。他是一家公司的技术骨干,却总在项目成功后把功劳推给别人,“我运气好而已”是他的口头禅。 “我总觉得自己‘不配’拥有这些认可,”他低头看着自己的鞋尖,“小时候家里穷,爸妈总说‘我们这样的家庭,别想太多’。现在升职了,我却怕同事背后说‘他根本没这个能力’。” 我在心里标注下“原生家庭烙印下的不配得感”。这种认知像一层薄雾,让他看不见自己的价值。我们开始用“成就清单”的方式,把他过往的每一次突破、每一次解决难题的经历都写下来——从大学时自学编程拿到竞赛奖,到工作中攻克技术难关,密密麻麻的字迹里,他的眼神渐渐有了变化。 “原来我做了这么多事……”他轻声自语,声音里带着一丝难以置信。当一个人长期活在“我不够好”的自我暗示里,外界的肯定就成了易碎的泡沫。而“成就清单”就是在帮他建立自我价值的锚点,让他在怀疑自己时,能摸到真实的“底气”。 咨询结束前,他小心翼翼地把那张清单折好放进钱包:“我想试试,下次被表扬时,不说‘运气好’了。”看着他离开的背影,我知道这张清单不仅是纸页,更是他对抗“不配得感”的武器。 心理咨询的奇妙之处就在于,它能帮人在心底埋下一颗颗种子——关于自我接纳的种子,关于价值确认的种子。或许这些种子不会立刻长成参天大树,但只要有了破土的勇气,就总有一天能在阳光下舒展枝叶,让来访者真正相信:“我值得这一切。”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