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声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吗??

原生家庭就像我们每个人出厂时的“初始设置”。它塑造了我们的性格、三观,甚至影响我们未来的亲密关系和职业选择。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 1. 影响我们的“安全感”底色 一个人的安全感,很大程度上是在童年时期由家庭环境奠定的。 • 高安全感的人:通常成长在父母关系稳定、充满爱和鼓励的家庭。他们敢于探索世界,不怕失败,因为心里有个“安全基地”,知道就算摔倒了,也有人会扶自己起来。 • 低安全感的人:可能经历过父母争吵、情感忽视,或者家庭变故。他们长大后可能会特别敏感、多疑,害怕被抛弃,在人际关系中容易过度讨好或过度防备。 2. 塑造我们的“内在对话”模式 你心里那个不断评价自己的声音,其实很多都来自原生家庭。 • 积极的内在对话:如果父母经常夸奖你“你真聪明”“你很努力”,你就更容易形成积极的自我认知。遇到困难时,你会告诉自己“我能行”“再试试”。 • 消极的内在对话:如果父母总是批评你“你怎么这么笨”“这点小事都做不好”,这些声音就可能内化成你的自我否定。即使你很优秀,也总觉得自己不够好,充满了自卑感。 3. 决定我们的“人际关系”模板 我们最早学习如何与人相处,就是在和家人的互动中。 • 健康的互动模式:在一个尊重、平等沟通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会懂得如何表达自己的需求,也会尊重别人的边界。他们在恋爱和交友中,更容易建立健康、互相滋养的关系。 • 不健康的互动模式:如果家里充满了指责、冷战或过度控制,孩子可能会学到错误的沟通方式。比如,他们可能习惯用争吵来解决问题,或者遇到矛盾就选择逃避,这些模式很容易复制到他们未来的亲密关系中。 4. 框定我们的“人生剧本” 父母的期望和价值观,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对未来的规划。 • 被鼓励追求自我:如果父母支持你选择自己喜欢的和职业,你会更有勇气去探索自己的人生道路,追求自己真正热爱的东西。 • 被设定好的轨道:如果父母总说“稳定的工作最重要”“女孩子找个好人家嫁了就行”,你可能会在做选择时,优先考虑他们的期望,而不是自己的内心。 当然,原生家庭的影响虽然深远,但并不意味着我们永远无法改变。 就像电脑可以重装系统一样,我们成年后,也可以通过自我觉察和学习,去修正那些不适合自己的“初始设置”。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