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要培养孩子更自理

让孩子更自律:用“引导”代替“管控”,养出自主成长的娃 想让孩子自律,核心从不是逼他“听话”,而是帮他建立“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毕竟靠外力约束的自律,终会在监督消失后崩塌。 第一步,帮孩子把“大目标”拆成“小台阶”,降低自律的难度。孩子对“每天认真学习”“坚持运动”这类模糊目标没概念,很容易因觉得难而放弃。比如想让孩子每天阅读,别直接要求“读30分钟”,可以先从“读5分钟绘本”开始,完成后再慢慢增加到10分钟、15分钟;想让孩子整理书包,就拆成“把课本放进主格”“作业本放进侧袋”“水杯放在外侧”三个小步骤,孩子每完成一步就有成就感,慢慢就会主动坚持。 第二步,用“规则共识”代替“命令要求”,让孩子愿意遵守。很多家长制定规则时习惯“我让你做什么”,比如“必须晚上9点睡觉”“不许玩手机”,孩子容易产生抵触。不如换成和孩子一起商量,比如聊“你觉得晚上几点睡觉,早上上学不迟到还不困呀?”“每天写完作业后,玩多久手机你觉得合适,又不影响看书?”,把规则的主动权交给孩子,他会觉得“这是我定的规矩”,反而更愿意遵守,也能慢慢学会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第三步,家长做好“榜样示范”,比说教更有用。孩子的模仿能力远超过理解能力,家长一边刷着手机催孩子写作业,一边要求孩子“少玩手机多看书”,孩子只会觉得“大人都做不到,为什么要我做”。不如在孩子写作业时,自己坐在旁边看书、办公,而不是刷视频;想让孩子坚持运动,就每周抽出固定时间陪他跑步、打球,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孩子“自律是一件平常且值得做的事”,孩子自然会跟着学。 其实,孩子的自律从不是“管”出来的,而是在一次次“小成功”中积累信心,在“被尊重”中学会负责,在“有榜样”中找到方向。家长少一点焦虑的催促,多一点耐心的引导,孩子终会慢慢长出属于自己的自律力。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