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因效应:第一印象为何有“保质期” 首因效应,即“第一印象效应”,指最初接触到的信息会像锚一样,牢牢占据我们的认知,进而影响后续对他人或事物的判断。这种先入为主的印象,往往比后续更多信息更具影响力。 其背后是大脑的“认知捷径”机制。大脑每天要处理海量信息,为了节省精力,会对首次接触的对象快速贴标签、下定义,形成一个简化的认知模型。比如面试时,穿着整洁、开场自信的应聘者,更容易让面试官留下“可靠”的印象,即便后续回答偶有失误,也可能被这个初始印象“美化”;反之,若首次见面就迟到、举止随意,后续再努力弥补,也很难彻底扭转负面认知。 首因效应的影响远超“初见”,它会形成一种“认知滤镜”。比如第一次品尝某品牌奶茶觉得甜度过高,之后即便该品牌推出低糖款,你也可能因最初的印象而不愿尝试。这也解释了为何人们会在重要场合精心准备:第一次的形象、言行,会在对方心中种下一颗“种子”,后续的互动都可能围绕这颗种子生长。 不过,首因效应并非不可打破,持续的真实表现终会替代初始印象。了解它,既能帮我们在关键场合管理好“第一面”,也能提醒自己:别被他人的初次印象困住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