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结的本质是越界:3招停止内耗

很多时候,纠结不是因为选择太难,而是我们不知不觉越过了自己的边界——要么操心别人的事,要么焦虑没发生的事,把精力耗在管不了、控不住的领域里。学会守好边界,纠结自然会减少。 第一,分清“三件事”,停止对他人的越界。纠结常源于把别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他怎么不按我说的做?”“我得帮他解决这个问题。”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课题,你能做的是提供建议,而非替人决定。试着画一张“责任清单”:左边写“我的事”(比如自己的工作、情绪),右边写“别人的事”(比如他人的选择、想法)。每次纠结时对照清单,只聚焦左边的内容,就能从“过度操心”中抽离。 第二,锚定“当下事”,停止对未来的越界。“万一搞砸了怎么办?”“以后会不会后悔?”这种对未来的过度想象,本质是把未发生的事拉进了当下。此时可以做“10分钟聚焦练习”:设定一个短目标,比如“接下来10分钟只写一段报告”“只洗好这堆衣服”,把注意力牢牢锁在眼前的具体事上。未来的焦虑会在切实的行动中消散,纠结也会跟着减轻。 第三,守住“能力圈”,停止对超出范围的越界。纠结“我为什么做不到别人那么好”,是因为把边界划到了能力之外。试着写下自己的“擅长清单”,明确“我能做好什么”“我暂时做不到什么”。接受自己的局限,把精力放在能掌控的领域里。比如你不擅长社交,就不必纠结“为什么融不进圈子”,转而深耕自己擅长的技术或文字,在能力圈内的笃定,会替代越界带来的纠结。 纠结的根源,是错把不属于自己的责任、未发生的未来、超出能力的事,都纳入了自己的掌控范围。守好边界,只管好该管的事,纠结自然会从生活里慢慢退场。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