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因為不好意思拒絕、害怕衝突,或者過度在意別人的眼光,而把自己放在「被動」的位置。心理學裡有一個重要的概念叫做自我邊界——簡單來說,就是「哪些事情屬於我自己能承擔,哪些事情不應該由我承擔」。 當一個人邊界模糊時,就容易被人利用,甚至產生長期的焦慮和無力感。而懂得劃清邊界的人,能夠在關係中保持清醒:會幫助別人,但不會因此犧牲自己;能理解別人的期待,但更清楚自己的需求。 保護自己,並不是冷漠或自私,而是讓自己有力量去面對世界。當你開始學會說「這件事不適合我」或「我需要一點自己的空間」,其實就是在逐漸建立健康的邊界。 很多人其實知道這個道理,但真正做到往往很難——因為背後涉及到自我價值感、依附模式、甚至早期經驗。如果你也正在經歷這樣的困惑,不妨試著先從「觀察自己的感受」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