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讲事实

观察讲事实,核心是剥离主观情绪与推测,只客观描述“可看见、可验证”的具体信息,不加入任何评价、标签或绝对化表述,让沟通的起点回归真实。 比如看到家人做饭,事实性观察是“你今天炒了两个菜,其中青菜炒糊了一小块”,而非“你做饭真不认真,又把菜炒糊了”——前者聚焦“菜的数量”“糊的范围”这些具体现象,后者却加入了“不认真”的主观判断和“又”的负面暗示。 再比如评价同事工作,事实性观察是“这份报告里有3处数据与原始表格不符,且未标注数据来源”,而非“你做报告总是很马虎”——“3处不符”“未标注来源”是可核对的细节,而“马虎”是抽象标签,会引发对方抵触。 事实性观察有两个关键原则:一是用“具体量词”替代模糊描述,不用“经常”“总是”“很少”,而是用“3次”“每周2天”“持续15分钟”等可量化信息;二是只说“发生了什么”,不说“对方想什么”,比如不说“你故意拖延”,而说“这项任务超过截止日期3天还没提交”。 这种观察方式能避免沟通一开始就陷入“对错之争”,让对方感受到被尊重,为后续交流铺垫平和的氛围。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