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降低预期?

降低预期的核心是从“理想化期待”回归“现实视角”,避免因过高期待落空而陷入焦虑或自我否定,可通过3个具体方法落地: 1. 把“绝对化期待”换成“弹性期待” 避免用“必须”“一定”“应该”这类绝对化词汇设定目标,而是加入“可能”“尝试”“接受不同结果”的弹性空间。 - 错误期待:“这次考试必须考第一,否则就是失败”; - 弹性期待:“这次考试我会尽力准备,希望能有进步,即使没到第一,也能从错题里学到东西”。 这种调整不是降低努力程度,而是减少“结果与预期不符时的心理落差”,让心态更平和。 2. 基于“现实情况”设定期待,而非“想象中的完美” 设定期待前,先客观评估“自身能力、现实条件”,避免脱离实际的空想。 - 举例:想学习一门新语言,不要一开始就期待“3个月就能流利对话”(多数人难以做到),而是基于每天可投入的时间(如1小时),设定“1个月掌握基础发音和100个常用词”的小目标。 从现实出发的期待更容易实现,每完成一个小目标,反而能积累信心,避免因“完美期待落空”而放弃。 3. 关注“过程中的收获”,而非“单一结果” 把注意力从“必须达成某个结果”转移到“做这件事时的成长”,即使结果不完美,也能看到价值。 - 比如参加演讲比赛,不要只盯着“是否拿奖”,而是关注“这次比上次敢正视观众了”“逻辑比之前清晰了”; - 尝试做手工,不要纠结“做得好不好看”,而是认可“自己主动尝试了新事物”“学会了基本针法”。 当你更看重过程中的进步,对“完美结果”的执念会自然减弱,也更容易接受不完美的尝试。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