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过得不好的女性,大多都有这样的童年创伤

做了情感倾听后,我发现一个扎心的共性:那些在生活里辗转难安的女性,几乎都带着同一种童年烙印——来自父母的否定,尤其是母亲的打压。 这种否定从不是大吵大闹,而是藏在细碎的日常里。考了90分,母亲会说“怎么没考100?隔壁孩子次次满分”;穿了新裙子,得到的是“你腿粗穿这个不好看”;就连难过时掉眼泪,也会被指责“这点事就哭,太没用了”。孩子眼里的光,就是这样被一次次的“你不行”“你不好”慢慢浇灭的。 长大后,这些创伤会变成两种常见的“生存模式”。一种是“敏感型冷人格”:别人随口一句玩笑,她会反复琢磨是不是在说自己;害怕给人添麻烦,遇事总先道歉;哪怕被善待,也觉得“我不配”,习惯性把真心裹得严实。另一种是“极度缺爱型控制”:谈恋爱时总想牢牢抓住对方,查手机、要报备,用控制填补安全感;明明渴望温暖,却总用“你不爱我”的质疑,把爱人推远。 其实识别这种创伤很简单,看两个细节就够。一是面对夸奖时的反应:如果有人夸她“你做得真好”,她第一反应不是开心,而是下意识反驳“没有没有,我运气好而已”,那大概率是童年很少被肯定;二是处理矛盾的方式:遇到问题时,要么立刻自我反省“是不是我错了”,要么忍不住翻旧账“你上次也是这样对我”,往往是过去的否定在作祟。 没人能选择童年,但我们可以改写成年后的人生。如果发现自己带着这样的创伤,别着急否定自己——你现在的敏感、不安,都不是你的错,只是小时候没被好好爱过的后遗症。慢慢学着像对待朋友一样安慰自己,哪怕只是每天对镜子说一句“今天你也很棒”,日子久了,那些过去的伤口,总会慢慢长出新的力量。 下一篇是《童年否定创伤自查清单》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