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过度牺牲的妈妈,是一个家的灾难

在我们的传统家庭分工里,妈妈总是那个最“忙”的人。

孩子哭闹,她需要马上去哄;

老公丢三落四,要她帮忙找;

家里一乱,人人都张嘴喊她……

所有人的需求,她都记得;可她自己的需求,却从来没人问过。

表面上看,她是家里的定海神针,什么都安排得妥妥当当;

但其实,她的内里可能正在被这些琐事一点点掏空。

这也是为什么人们总说——

一个过度牺牲的妈妈,

不仅会毁掉自己,也会毁掉整个家。

图片

01.

牺牲到最后,

妈妈会消失

有位老朋友某天晚上突然给我打了个电话,她哽咽着说:

“我好像已经不认识自己了。”

是啊,我记得以前的她喜欢一直都很喜欢时尚的穿着,平日里画画、看书、和朋友逛街,脸上总是带着笑。

可生完孩子之后,她整个人的精气神像是被吸干了似的。

每天的时间都被孩子、家务、工作填满,一点休息时间都没有,

久而久之,她变得不敢生气,不敢表达需求,甚至不敢说“不”。

这让我想到一句话——

当一个人长期忽视自己时,

她就会渐渐失去存在感。

当妈妈消失了,剩下的只有“照顾孩子的机器”和“无底洞的情绪”。

从此,她不再是那个独立、鲜活的人。

02.

牺牲换不来感恩,

只能换来变本加厉

很多妈妈以为,自己无怨无悔地付出,总有一天家人会辛苦她、体谅她。

可现实往往相反——你付出得越多,别人越觉得理所当然。

孩子习惯了你为他收拾残局,他不会主动去学会承担;

老公习惯了你 的无条件付出,他就会越来越挑剔。

最可怕的是,有的妈妈自己也被绕进去,开始相信:

“这就是我的使命,我只能忍。”

结果忍到最后,往往不是幸福,而是爆发。

一旦她崩溃了,整个家都跟着她乱套。

03.

孩子会复制妈妈的痛苦

很多妈妈说:“我这么辛苦,都是为了孩子好。”

但她没发现,孩子不仅看着你的行为,也在感受你的情绪。

当妈妈常年委屈压抑,于是,孩子也潜移默化的开始压抑:

女儿会觉得“我长大了,也要像妈妈一样,永远牺牲自己”;

儿子会觉得“女人本来就该无条件付出”。

这就是“隐形的教育”。

你没教孩子牺牲,可你用生活做了示范。

图片

04.

妈妈越幸福,

孩子才会越幸福

家庭教育最好的教材就是——幸福的妈妈。

因为——

妈妈的情绪,决定了孩子的安全感;

妈妈的状态,决定了整个家的氛围。

一个健康的妈妈,不会无底线付出;

而是懂得先爱自己,再爱家人的人。

所以——

当你开始好好吃饭、认真休息、把时间和精力留给自己时,孩子才能学会“自爱”。

当你勇敢说“不”、主动表达自己的需求时,孩子才能明白健康人与人之间的“边界感”。

毕竟——

真正的爱,

不是牺牲,而是彼此成就。

贼娃寄语:

妈妈们,请你务必明白:

你不是家庭的“燃料”,而是家里的“灵魂”。

你不需要永远无条件奉献,你是值得被爱的;

你不需要消耗自己,也能换来家人的平安、幸福。

一个懂得善待自己的妈妈,才有力量带出幸福的孩子。

如果你累了,不要硬撑;

如果你委屈了,不要沉默。

作为家庭的“主心骨”,你得先学会照顾好自己,才有余力去照顾别人。

愿你被家人心疼,也愿你永远记得:

在成为妈妈之前,你首先是你自己!

-END-

声明:原创内容,贼娃出品

图片

关注贼娃,解锁更多教育干货

图片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