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行为的内在动力核心是动机,它是引发、维持并促使行为朝向特定目标进行的内在心理过程。 从心理学主要理论来看,动机的来源可分为以下两类: ⭐️- 生理性动机:源于个体生理需求的驱动力,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础。例如饥饿引发进食行为、口渴引发饮水行为、困倦引发睡眠行为等。 ⭐️- 社会性动机:源于个体的心理和社会需求,是个体在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例如追求成功的成就动机、渴望与人交往的亲和动机、希望获得他人认可的尊重动机等。 动机通过“需求唤醒→目标导向→行为驱动”的核心过程引发个体行为,具体可分为三个关键步骤: ❤️1. 唤醒需求状态:当个体内部出现未被满足的需求(如生理上的饥饿、心理上的成就感渴望)时,会打破原有的心理平衡,进而唤醒动机。例如,血糖降低会唤醒“进食动机”,工作中渴望认可会唤醒“成就动机”。 ❤️2. 设定行为目标:动机一旦被唤醒,会引导个体为满足需求设定具体目标。比如,“进食动机”会让个体设定“寻找食物”的目标,“成就动机”可能让个体设定“完成项目任务”的目标。 ❤️3. 驱动具体行为:在目标的指引下,动机会调动个体的生理和心理资源,驱动其采取实际行动。例如,为“寻找食物”会起身去厨房或下单外卖,为“完成项目任务”会专注查阅资料、撰写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