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穿原生家庭织就的网,我终于敢抬头走路

原生家庭给我的自卑,像一张细密的网。小时候,父母总说“你看别人家的孩子多懂事”,考试少考几分会被说“这点事都做不好”,连主动表达喜欢,都会被一句“小孩子家家懂什么”噎回去。久而久之,我心里刻下了一个声音:“我不够好,我不值得被认可。” 后来长大,这张网依然裹着我。工作中不敢争取机会,怕搞砸了被说“果然不行”;恋爱里习惯讨好对方,生怕自己的小缺点让感情破裂;连别人真诚的赞美,都会下意识怀疑“他是不是在客气”——那些来自原生家庭的否定,早已变成我对自己的审判。 真正开始改变,是从“拆穿这张网”开始的。 我试着把心里的“自我否定”写下来,再一条一条反驳。比如“我做事总出错”,对应的原生记忆是妈妈常说“你怎么这么笨”,可我翻看过去的经历,明明独立完成过很多项目,只是偶尔的小失误被无限放大了。原来那些“我不行”的标签,不是事实,而是父母当年的情绪或期待,被我误当成了自己的真相。 我也开始学着“和原生家庭‘划清界限’”。不是疏远,而是分清“他们的评价”和“我的本身”。有次妈妈又拿我和亲戚家的孩子比较,我没有像以前那样默默难过,而是平静地说:“妈,我知道你希望我好,但我有自己的节奏,我的价值不是和别人比出来的。”说完心里很慌,怕她生气,可她愣了愣,最后只是叹了口气说“你长大了”。那一刻我才发现,很多时候是我自己把父母的话当成了“圣旨”,其实他们也能理解我的边界。 更重要的是,我开始给自己“正向反馈”。小时候缺的肯定,我试着自己补回来。今天顺利完成了一个小任务,就对自己说“你看,你做得很好”;勇敢拒绝了不想做的事,就奖励自己一杯喜欢的奶茶;哪怕只是主动和陌生人说了一句话,也会在心里记上一笔“你又进步了”。这些细碎的肯定,像小石子一样,慢慢填补了原生家庭留下的空洞。 我还认识了几个同样有过相似经历的朋友,我们会互相分享彼此的故事。原来不止我一个人被原生家庭的自卑困住,原来那些“我不够好”的感受,不是我的错。和他们聊天时,我不用假装坚强,不用害怕被否定,这种“被理解”的感觉,让我第一次觉得,我本来的样子,就值得被喜欢。 现在的我,还没完全摆脱自卑的影子,但已经能慢慢挣脱那张网了。我开始敢主动争取工作机会, 哪怕失败也会告诉自己“至少试过了”;也敢在感情里表达真实的想法,不再一味讨好;偶尔听到父母的否定,也能笑着说“谢谢你们的建议,但我想按自己的方式来”。 原生家庭织就的网,曾让我以为自己永远只能在阴影里走。可当我试着伸手去拆那根网线,才发现阳光一直都在。原来克服原生家庭带来的自卑,不是要否定过去,而是要学会对自己说:“过去他们怎么说,不代表我是谁。从现在起,我要做自己的光。”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