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看着孩子蹦蹦跳跳地分享各种奇奇怪怪的念头,我总忍不住想起自己小时候。那时候满心都是 “如果云朵能当棉花糖吃就好啦”“蚂蚁会不会也有自己的学校”,可话到嘴边,往往会被一句 “别瞎想,没用” 堵回去。久而久之,那些鲜活的想法就像被风吹走的蒲公英,再也找不回来了。现在当了家长,才发现很多时候我们都在不自觉地重复过去的模式。孩子说 “想把画涂成蓝色的太阳”,我们下意识纠正 “太阳是红色的,不能瞎涂”;孩子念叨 “想和小蜗牛做朋友,听它讲路上的故事”,我们笑着摆手 “蜗牛不会说话,别浪费时间”。我们总觉得自己是在帮孩子 “回归现实”,却没意识到,每一次否定,都是在给孩子的想象力套上枷锁。 2孩子的那些 “天马行空”,哪里是什么 “瞎想”,那是他们认识世界的独特方式啊。他们用稚嫩的视角,把平淡的日常变得闪闪发光,把普通的事物赋予浪漫的意义。可我们总习惯用成人的标准去评判,用 “有用没用” 去衡量,慢慢让孩子不敢再轻易说出心里的想法,生怕又被泼冷水。想要尊重孩子的这些想法,其实也没那么难。首先别着急否定 哪怕觉得孩子的想法 “不切实际”,也先认真听他说完,一句 “你这个想法真有意思,能跟我再说说吗”,就能让孩子感受到被重视。然后少点 “标准答案” 画画不一定非要按模板来,讲故事不一定非要按常理走,给孩子多一点 “怎么想都可以” 的空间。还有,多跟着孩子的思路走一走 他说云朵是棉花糖,我们就一起想象 “咬一口会不会甜甜的”,他说蚂蚁有学校,我们就一起猜 “它们上课学什么”,这份陪伴,会让孩子更敢释放自己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