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是“夸娃狂魔”,常夸女儿“懂事”、丈夫“能干”,可这却把全家人逼成“表演型选手”。女儿5岁时偷偷藏剩饭,丈夫也因我夸他能干,在水管堵了时让我自己弄。 去年秋天,幼儿园亲子活动做树叶画,我手笨剪歪树叶,女儿怕我失望要自己来,我没夸她“懂事”,而是表达她把银杏叶给我用让我感到温暖,女儿说出自己不喜欢剪树叶。那晚我失眠,想到丈夫帮搬快递,我夸他“能干”却没注意他腰伤。第二天我夸他煎的鸡蛋边缘焦焦的像他外婆煎的,他主动关心我搬快递的事。 现在我家“夸人词典”换了。夸婆婆腌的酸豆角让女儿多吃粥,婆婆又腌了给孩子带幼儿园;夸女儿会照顾人分玩具给弟弟,女儿也能表达自己不想分享时的想法。 原来“夸”不是给对方贴标签,而是告诉他:“你的行为,我看见了,也感受到了。”就像给气球充气,要找到小口,气才能进去,气球才不会爆。 【标题3】:夸男友“会选电影”那天,我们吵了半年的架停了 我和男友老陈因“小事”吵了半年架,最凶时在电影院门口吵到电影开场,票都废了。今年3月他选纪录片,我没像以前那样嫌弃,而是夸他选的片子让我想起小时候外婆家的街,老陈很意外。之后我试着把“吵架”换成“夸细节”,他做饭忘放盐,我夸鸡蛋炒得好;他加班晚回来,我表达他桌上小夜灯让我理解他的付出。 现在我们很少吵架了,我学会了“夸他做的事,而不是评价他的人”。以前指责他不在乎我、回消息慢,现在夸他带草莓、回消息加笑脸让我开心。 原来感情里的“沟通”,不是非要争个对错,是让对方知道:“你做的这件小事,在我心里很重要。”就像给盆栽松土,轻轻扒开表面的土,根就能呼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