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育儿实践中,我认为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在于父母的情绪管理能力。 遇到身边的一个学霸,他妈妈情绪非常很稳,每次几个家庭聚会时,我都没看到过这位妈妈对孩子发过脾气,对孩子大声说话甚至都没听到过。 好几次在路上碰到过,我都看到这位同学和他妈妈两个人在并排走路,一边走,一边聊,看起来就关系很好的样子。 我家孩子也说(孩子们隔一段时间会聚一次),他这位同学和他妈妈平时也确实相处得很好。 妈妈心态如此稳,难怪他家孩子也很稳。 虽然我也看过不少育儿类书籍,也听过许多本教育育儿类的书籍,我和孩子的关系也不错,但比起这位妈妈,我还是应该向人家学习的。 其实,对于我们成年人来说,情绪管理能力是基本的能力,当然也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今天的文章,我就分享下自己是如何提升情绪管理能力的。 1、认清情绪的本质 要提升情绪管理能力,我们要去了解情绪,弄清楚情绪的本质。 在《打开心智》这本书中提到,情绪相当于大脑的一个报警器,它不间断地扫描着周围的环境,一旦监测到环境中存在异常信息,就会立即给身体发送信号,让身体切换到对应的状态。 在原始社会,我们人类祖先生存的环境非常恶劣,有许多场景需要我们快速做出反应,但理性思考的时间又实在太长,效率太低。 为了快速应对瞬息万变的环境,大脑进化出了“情绪”功能,作为在紧急情况下掌控身体的应急措施。 情绪其实是为了保护我们免遭伤害的,起到提示的作用,每种情绪的背后,其实都是在给我们相应的提示。 即使是愤怒、悔恨、自责等这样所谓的负面情绪,背后都是在给予我们某种提示。 因此,当自己生气时,比情绪爆发更重要的,是弄清楚情绪背后的提示是什么,认真想一想这个情绪是在向我们传达什么信息。 例如,当看到孩子数学考了30 分时,你非常愤怒,这时,愤怒情绪的背后其实是担心孩子以后考不上好大学,担心孩子的未来。 当弄清楚了愤怒背后的提示,这时其实可以把自己的这种担心讲给孩子听。如果我们对情绪有了这样的认知,至少能让我们的情绪不再那么激烈。 2、保持正念 我之前也经常忍不住发脾气,但是,我发现自己的脾气越来越好了,对孩子也越来越有耐心了,这与我坚持阅读、学习有很大关系。 在情绪管理方面,《正念的奇迹》、《次第花开》以及《当下的力量》等书,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通过阅读、学习这些书,以及在生活、工作中不断的实践,我的情绪管理能力也明显提升了不少,所以我对孩子当然更有耐心了。 就拿《正念的奇迹》来说,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了解了保持正念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练习保持正念的能力。 保持正念,关键是自己的觉知能力,保持正念也就是能够觉知到当下正在发生什么,你的身体在当下,心也在当下,处于身心合一的状态。 当我们能够保持正念,心在当下,没有被未来或过去吸走,你是处于觉知状态的,这时当然也包括能够觉知到自己的情绪。 当我们能够觉知到自己的情绪,那么情绪当然会降下来。 几乎所有的心灵成长类书籍中都有提到,我们的情绪、想法、念头以及思维等,都是客体,都是可以被我们观察到的客体而已。 当我们能够观察到自己的情绪,那么情绪就不会爆发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在《次第花开》这本书中也提到: 当自己被愤怒、嫉妒、恐惧、烦躁等情感困扰时,注意观察。 拿最具伤害性的负面情感——愤怒来说,愤怒也有从酝酿到爆发的一个过程,就像着火,开始只是几颗小火星,后来发展成火苗,风一吹,才越烧越猛,成了一场大火。许多人要等到火焰冲天才意识到着火了。 可是,如果留心观察的话,火星或火苗刚起就上前把它扑灭,大火就烧不起来了。 你甚至可以不急于去扑火,袖手旁观也无妨,看看火是怎么烧起来的。 也许你还不知道,通常在火上扇风、浇油的就是喜欢恶作剧的那个你。现在你跑出来做观众了,没人帮忙,火烧得不起劲,一会儿自己就灭了。 而这种能力(保持正念的能力)是可以在生活中习得的,例如冥想、观呼吸等方法都可以练习这种保持正念的能力。 这种能力的获得,当然是需要我们平时勤加练习的,但这种努力绝对是值得付出的。 当我们拥有了这种能力,随时能够觉察到自己的情绪、念头、想法、思维等,那么这些情绪、想法、念头等便不会控制我们,我们会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当与孩子相处时,便会减少爆发的机率。 3、心理预演 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中,作者柯维博士也给出了应对情绪的方法,也就是提前做心理预演。 找一个舒适的环境,让自己全身心地放松下来,然后心里想象与孩子发生冲突或可能发生冲突的场景,想象得越逼真越好。 想一想之前是怎么处理的,然后想一想现在你打算如何平静地处理,在心里不断预演和孩子可能发生冲突的场景以及你平静的处理方式。 当预演次数多了,下次遇到类似的场景时,就相对比较能平静地去处理,而不是像之前那样大发脾气,或者说,发脾气次数将会大大减少。 提升情绪管理能力,当然不是看几本书,或者看一篇文章就可以的,而是需要自己平时多去实践,就像学习游泳那样,是需要下水练习的。 希望以上分享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