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其位,谋其政对应的心理学是什么呢?

为什么“在什么位,就会做什么事”? “在其位,谋其政”,这句老话藏着一种行为规律:人会根据自己扮演的角色,不自觉调整言行举止,让自己符合角色的期待——就像穿上不同的“身份外衣”,行为会跟着“外衣”的要求改变,这就是“角色效应”:角色不是束缚,而是悄悄引导我们成为“该有的样子”。 举例1: 家庭中,小周平时爱熬夜刷剧、吃零食,可自从当了妈妈,看到孩子模仿自己的样子,她慢慢改掉了坏习惯:孩子醒着时不碰手机,陪孩子读绘本;做饭也会多做蔬菜,不再只吃重口味——“妈妈”这个角色,让她主动活成了孩子的榜样,这是家庭中的角色效应。 举例2: 职场中,小林之前是普通职员,只负责自己的任务,从不关心团队进度。晋升主管后,她开始主动梳理团队分工,帮同事解决难题,甚至下班后研究提升团队效率的方法——“主管”这个角色,让她从“被动执行”变成“主动承担”,这是职场中的角色效应。 举例3: 校园里,小宇以前上课爱走神、传纸条,老师选他当纪律委员后,他不仅自己坐得笔直、认真听讲,还会悄悄提醒身边讲话的同学。他说:“当了委员,总不能自己先违反纪律吧”——“纪律委员”这个角色,让他从“调皮学生”变成“规则守护者”,这是校园中的角色效应。 善用“角色”,能让自己变得更好 角色效应的核心,不是“被角色绑架”,而是“借角色成长”。启示:想培养某个好习惯,就主动承担对应的角色——比如想变自律,试试当“学习小组组长”;想更有责任感,试试照顾家人或负责项目。选对正向角色,并认真“扮演”,慢慢就会真的成为更优秀的人。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