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给孩子报最好的补习班,我很内疚。”“我没能多陪陪父母,我很内疚。”内疚感,这种我们常常背负的情绪,像一块无形的巨石,压得我们喘不过气。它让我们觉得自己亏欠了别人,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甚至让我们忘记了我们已经付出了很多。 一、内疚感来自哪里? 内疚感常常来源于我们对“应该”的执念。它可能是我们对自己的高标准,也可能是社会或家庭加诸于我们的期待。当现实与这些期待产生落差时,我们就会产生内疚。然而,这种内疚感并不总是健康的。健康的内疚会促使我们做出改变,去弥补过错;而不健康的内疚,则会变成一种自我惩罚,让我们陷入无休止的自责,耗尽我们的精力。 二、区分责任与内疚 要摆脱不健康的内疚,首先要学会区分“责任”和“内疚”。责任是指我们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去弥补过错,去承担后果。内疚则是一种情绪,它常常带有强烈的自我批判。举个例子,当你没有时间陪孩子时,你的责任是想办法创造高质量的陪伴时间,而不是沉溺于“我不是一个好妈妈”的内疚情绪中。内疚会让你停滞不前,而承担责任则会推动你向前。 三、学会原谅自己 要放下内疚感,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学会原谅自己。原谅自己不是为自己的过错开脱,而是认识到人无完人,我们都会有局限,都会有做得不够好的时候。你可以对自己说:“我已经尽力了。”“我只是一个普通人,我也有我的弱点。”这种自我接纳,能帮助你从内疚的泥沼中走出来。 记住,你已经很努力了。不要让内疚感成为你前进的绊脚石。当你能原谅自己时,你才能真正拥有爱自己和爱他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