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孩子的闪光点:用“看见”代替“比较” 孩子的闪光点从不是“比别人强”的特长,而是藏在日常细节里的独特特质,需要父母放下期待,用耐心与尊重去捕捉。 首先要“放下预设,看见真实”。别总用“成绩好”“会才艺”定义优秀,多关注孩子的日常:比如他总主动帮同学捡东西,这是“善良”的闪光点;画画时能专注两小时,这是“专注”的闪光点;哪怕玩积木总搭不好,却一次次重新尝试,这是“坚韧”的闪光点。放下“应该怎样”的标准,才能发现孩子本真的好。 其次要“认真倾听,读懂心意”。孩子分享幼儿园的小事、讲天马行空的想法时,别敷衍说“没意思”,而是追问“后来呢”“你觉得很有趣对吗”。当孩子感受到被重视,会更愿意表达,而那些藏在话语里的共情、创意,也会随之浮现——比如他说“想给流浪猫做小房子”,这份同理心,正是珍贵的闪光点。 最后要“少点评判,多些肯定”。别因孩子做得不完美就否定,比如他叠被子歪歪扭扭,别说“叠得真差”,而是说“你自己尝试叠被子,特别棒”。肯定努力的过程,而非只看结果,孩子才会在自信中展现更多优点。 发现闪光点的本质,不是寻找孩子的“优点”,而是用欣赏的眼光,接纳并珍视他独一无二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