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中如何有效做到反内耗?

反内耗的核心是聚焦可控事务、停止无意义的心理消耗,关键在于将注意力从“纠结”转向“行动”,可通过以下4个维度落地: 1. 对“任务”:拆解目标,用行动替代焦虑 • 把模糊的“大目标”(如“完成项目报告”)拆成具体可执行的“小步骤”(如“1. 收集3个参考案例;2. 整理数据表格;3. 写引言部分”)。 • 优先做“最小行动单元”,比如纠结“报告怎么写”时,先花10分钟搜1个案例,行动会自然消除内耗。 2. 对“他人”:明确边界,拒绝过度共情 • 不替他人承担责任:同事的工作失误、领导的情绪波动,无需归咎于自己,聚焦“我能提供什么有限帮助”,而非“我是不是没做好”。 • 拒绝“无效迎合”:对超出能力/职责的请求,直接说“我目前手头有XX任务,可能帮不上忙”,避免答应后纠结“该不该拒绝”。 3. 对“情绪”:区分“事实”与“想象” • 当陷入内耗时(如“领导没回消息,是不是我做错了”),立刻问自己:“有明确证据证明我错了吗?” 多数内耗源于“想象中的负面结果”,而非事实。 • 用“问题清单”替代胡思乱想:把纠结的点写下来(如“1. 领导没回消息;2. 可能的原因:忙/没看到;3. 我的应对:1小时后再提醒”),文字会让混乱的情绪变清晰。 4. 对“自我”:接受“不完美”,设定“止损线” • 放弃“做到最好”的执念:工作目标是“完成并达标”,而非“让所有人满意”,允许自己有“80分的产出”,避免因追求极致而陷入拖延。 • 给内耗设“时间限制”:比如纠结“方案选A还是B”时,规定“10分钟内定下来,选错了再调整”,避免无限期消耗。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