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害怕冲突,也许是童年压抑了攻击性。” 一人面对冲突时的根本恐惧,选择战斗还是逃避?现代心理学揭示,这种恐惧往往植根于童年被过早修剪的棱角。当幼小的攻击性(如愤怒表达、自主反抗) 被严厉训斥为“不乖”或“自私”,孩子便学会将攻击本能深埋,换取安全与接纳。温尼科特指出,健康攻击性是建立真实自我边界的基石,被迫压抑的孩子,成年后面对冲突时身体会本能地僵化,如同当年那个不能发声的孩童。 这种压抑并非消失,而是扭曲变形。它可能表现为过度讨好的“假我”,以不断退让换取虚假和谐;或转向内在,成为长期焦虑与自我攻击的燃料,当愤怒不能指向外界,便调转矛头刺向自己。这种“无法言说的愤怒”称为潜抑,它潜伏在潜意识中,使人在本该捍卫立场时喉头发紧、心跳如雷。 “阴影承载着我们不愿成为的一切。”当你说“我讨厌冲突”时,请试着向内凝视:是害怕重演幼时被否定的创伤? 恐惧真实的自己会摧毁关系?抑或用“和平”伪装深层的不配得感?吾看见那个被不能发声的愤怒孩童,承认其存在的正当性,才是重建冲突勇气的起点,真正的力量,始于接纳内心曾被放逐的攻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