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孩子应对焦虑

核心是先共情接纳情绪,再引导孩子学会自我调节,家长的稳定态度是关键支撑。 1. 家长先“停一停”:做好情绪容器 - 接纳不评判:不说“这有什么好怕的”“别小题大做”,而是用“我看到你现在很紧张/害怕,这很正常”认可孩子的感受,让他知道情绪被看见。 - 自己先冷静:家长若表现出焦虑(如反复追问、过度安抚),会加重孩子的不安。先稳定自己,再用平和的语气与孩子沟通。 2. 陪孩子“聊一聊”:找到焦虑源头 - 用具体问题引导:避免笼统问“你为什么焦虑”,可换成“是担心等下的考试,还是怕和小朋友相处不好呀?”,帮孩子把模糊的焦虑转化为具体的事情。 - 少给建议,多听表达:耐心听完孩子的话,哪怕理由在成人看来很“幼稚”(如怕黑暗里有怪兽),也不要打断或否定,让他感受到“我的感受是被重视的”。 3. 教孩子“做一做”:掌握调节方法 - 简单的身体放松:和孩子一起做“深呼吸练习”(吸气4秒,屏息2秒,呼气6秒),或“紧绷-放松游戏”(先攥紧拳头10秒,再松开感受放松),通过调节身体缓解焦虑。 - 把焦虑“画出来/写下来”:让孩子用画笔把“害怕的东西”画出来,或用简单的文字(家长可帮忙记录)写下来,相当于给焦虑一个“出口”,减少心理负担。 - 用“小步骤”面对恐惧:若孩子怕上台发言,不要逼他“大胆一点”,而是拆分成小目标:先在家人面前说一句,再在小组里发言,逐步建立信心,用“成功经验”替代焦虑。 4. 日常“帮一帮”:构建抗焦虑环境 - 规律的生活节奏:固定的作息、饮食和亲子时间,能给孩子带来“可控感”,减少因不确定性引发的焦虑。 - 减少过度保护:适当让孩子面对“小挑战”(如自己整理书包、单独买东西),让他知道“我有能力解决问题”,增强心理韧性。 - 做好“情绪示范”:家长在面对压力时,可主动说“妈妈现在有点焦虑,我要去做个深呼吸调节一下”,让孩子学会“焦虑不可怕,我们有办法应对它”。 如果孩子的焦虑持续超过2周,严重影响睡眠、饮食、学习或社交,建议及时寻求儿童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