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渴望亲密,一边忍不住推开:你不是作是陷入了混乱型依恋

你是否也曾在深夜辗转难眠?心里明明盼着被人稳稳接住,却又因为过去的伤口,下意识地把可能的温暖挡在门外;是否当一段关系慢慢变好,你反而会突然慌了神,忍不住挑点小毛病,甚至故意疏远,想看看对方会不会真的留下? 这种“一边靠近、一边逃离”的拉扯感,不是你的错,也不是“性格别扭”,而是心理学上所说的混乱型依恋。就像心里住着两个小人,一个拼命想抓住爱的温度,另一个却总在喊“别靠近,会受伤”,两种力量反复较劲,把好好的关系搅得纠结又疲惫。 一、什么是混乱型依恋?不是“不爱”,是“怕爱” 简单来说,混乱型依恋的人,在亲密关系里就像“矛盾体”:他们比谁都渴望被理解、被偏爱,可当这份期待真的来临时,又会本能地退缩、抗拒。 他们的情绪和行为常常“拧巴”:上一秒还在跟你撒娇倾诉,下一秒可能因为你一句无心的话,突然变得冷淡疏离;明明想让你多陪陪,嘴上却会说“不用管我”。旁人觉得他们“难捉摸”,其实他们只是被“既想爱、又怕受伤”的恐惧困住了——既担心自己不够好留不住对方,又怕投入真心后再次被辜负,只能用“试探”和“推开”来保护自己。 而这份“混乱”,大多源于童年的经历:小时候向父母要拥抱、要安慰,得到的却是忽视、敷衍,甚至是“你怎么这么不懂事”的指责;明明需要被保护,却要学着“懂事”“坚强”。久而久之,他们心里就埋下了疑问:“我值得被爱吗?靠近别人会不会又被伤害?”这份不安,慢慢变成了亲密关系里的“后遗症”。 二、混乱型依恋的4种表现,你中了几条? 如果你也有过这些感受,别着急否定自己,这只是依恋模式在提醒你“该好好照顾自己了”: 1. 想拥抱,却先往后退:心里特别渴望和对方贴得近一点,可真的靠得近了,又会莫名心慌。比如对方想牵你的手,你会下意识躲开;明明想分享心事,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总怕“说多了会被嫌弃”。 2. 用“找茬”来确认爱:明明很在意对方,却总忍不住挑点小毛病——比如他回复慢了,你会忍不住说“你根本不在乎我”;一起吃饭时,会因为“他没记得你不吃辣”而生气。其实不是真的生气,只是想通过“他会不会哄我”“会不会包容我”,来确认“他是真的爱我”。 3. 别人对自己好,反而会不安:当对方送你礼物、对你温柔体贴时,你不会觉得开心,反而会下意识怀疑“他为什么对我这么好?是不是有目的?”甚至会故意疏远,因为“太好的东西,我好像留不住”,不如先主动推开,还能少点失望。 4. 情绪一激动就“失控”:一旦发生矛盾,很容易被情绪带着走——会忍不住说狠话、拉黑删除,事后又特别后悔;明明想道歉,却拉不下脸,只能在心里反复纠结“他会不会再也不理我了”。不是“脾气差”,是心里的不安太满了,只能用“极端”的方式来释放。 三、走出混乱型依恋,其实没那么难 混乱型依恋不是“绝症”,它只是过去的经历给你留下的“保护壳”。现在的你,已经有能力慢慢卸下它,试着这样做: 1. 先学会“看见”自己的情绪:下次再感到心慌、想推开对方时,停下来问问自己:“我现在为什么会难过?是因为他说了什么,还是我又想起了以前的事?”把心里的感受写在纸上,比如“他没及时回复,我觉得被忽视了,就像小时候妈妈忘了接我放学一样”。当你看清情绪的来源,就不会被它牵着走了。 2. 情绪激动时,先“停一停”:如果忍不住想吵架、想拉黑,先给自己5分钟冷静期——去喝杯水、走到窗边看看风景,或者在心里数100个数。别在情绪上头时做决定,等平静下来你会发现:“其实也没那么严重,没必要闹得这么僵。” 3. 用“我”开头,说出真实需求:别再让对方“猜你的心思”,试着直接表达感受。比如他回复慢了,别说“你根本不在乎我”,而是说“我等你消息的时候有点着急,下次忙的话,能不能先告诉我一声呀?”;觉得孤单时,别硬撑着说“我没事”,可以说“我现在有点想你,能不能陪我聊会儿天?” 简单的表达,反而能减少很多误会。 4. 如果很难走出来,别害怕求助:如果童年的经历对你影响很深,或者自己调整时总觉得累,别硬扛着——可以找的心理咨询师聊一聊。他们会像“树洞”一样,陪你梳理那些混乱的感受,帮你慢慢放下过去的伤口,学会相信“自己值得被爱”。 最后想对你说:混乱型依恋不是你的“缺陷”,而是过去的你,为了保护自己形成的“生存方式”。现在的你,已经不需要靠“推开”来保护自己了——你可以试着慢慢打开心门,允许自己被爱,也允许自己去爱。 哪怕过程慢一点也没关系,毕竟治愈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终有一天,你会找到一个让你安心的人,在他面前,你不用再试探、不用再伪装,靠近时不用害怕,疏远时也不用恐慌。因为你会知道:你值得被人稳稳地爱着,也值得拥有一段轻松又温暖的关系。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