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是爱讨好,是小时候曾拼命活

“你不是爱讨好,是小时候曾拼命活。” --讨好型人格背后的生存逻辑。霍妮在《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中指出:当儿童长期处于情感需求被漠视的环境时,会发展出「趋近他人」的防御策略,即通过满足他人期待换取安全感,这种模式往往伴随自我真实感受的割裂。 发展心理学研究发现,7岁前是「核心信念」形成的关键期。若孩子反复经历「只有乖巧懂事才能获得关注」「表达需求会招致责骂」,便会将「自我价值」与「服务他人」强行绑定,过早承担情绪劳动的孩子,早已把取悦他人内化为生存本能。 “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表面讨好的行为,实质是未被看见的童年自我在呼救,那个躲在门后观察父母脸色的孩子,那个用考卷换拥抱的少年,至今仍在用当年的生存智慧应对世界。荣格所说的“阴影”,正藏在这些被压抑的原始渴望里,你不是天生爱低头,只是曾踮着脚够取过爱。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