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虽然明白了很多道理,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有可能是有人在向你投射负面能量。要想搞清楚这些,首先要明白一个心理学名词——投射。 投射,指的是一个人会把潜意识里的情绪以及自我认知等丢给外界,让别人承担这份能量。当然投射也分好的投射和不好的投射,但是不论好坏投射给对方,这都不是对方真实的样子,正如三毛说的这句话,你对我的百般注解,并不构成万分之一的我,确是一览无遗的你。 我们今天主要讲负向投射,我们要有意识的分辨对方这句话所表达的思想以及情绪是否是你自己真实的声音。 很多情况下都是对方的,对方会把他心中的想法、对世界的看法,投射给你。比如父母会说“你不学习,以后能干什么?”“你这么打扮就是不学好”或者自己不能接受的脆弱的、无能的、贪婪的种种样子投射给你。把孩子投射成为内心那个无能的自己,认为孩子一无是处,做什么都不行,处处打压挖苦。比如“你一无是处”“干啥啥不行”等等语言让孩子深陷痛苦的牢笼,抑郁成疾,一生都在寻找救赎。 当然有的投射会非常隐蔽,日常化,比如有次我和我老公带孩子去景区玩,玩一个项目每个人大概二百多,当我说三个人一起玩的时候,我老公明显不高兴,原来他把我投射成她母亲,也就是我婆婆,因为我婆婆是极度节俭的,总是牺牲自己的幸福成全别人。有什么好的都会留给家人,自己不舍得,但当我说我也要玩的时候,他非常不开心,他的认知里女人就应该牺牲自己成全别人。都是像我婆婆这样才是对的。怎么能和我们一起玩呢?一个人要二百多呢,我怎么能这么理直气壮的也要玩呢?我感知到他不开心,我当时就顺口说你们去玩吧,我不玩了,明显感觉他又高兴了。 我当时没有觉察,其实是无形中买入了他投射的我婆婆的那种奉献和牺牲的能量。当时我也没想通,觉得老公这件事怎么这个态度,后来才明白他在无意识把我投射成了他母亲,而我也无意识买入了这个投射,所以他根本不知道真实的我是什么样子,而我也混混沌沌的活成了别人。 所以结婚前两年,活在公婆老公的各种投射里,总有种被困住的感觉,就好像束缚住了手脚,后来慢慢发现不对了,我要做我自己了,我一直在无意识买入他们的观点,导致自己活的很累很拧巴,所以就不断的把真实的自己亮出来,不再买入他们的观点,中间也是经历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战争,不过他们也终于看懂了真实的我,我是有着自己思想和灵魂的独立个体,和他们想的儿媳妇、媳妇不一样。 慢慢的也就开始越发尊重我的生活习惯。所以关系里其实是他们未能拥有一个更广阔的视角或者无法面对那部分自己不能接纳的自己,他们情绪没有出口,只能把这部分无能的自己转嫁到对方身上,以此来让自己好过一些。 再就是他们会把你投射成他身边的人或者集体意识里的形象。不论哪种投射,都只是对方的一厢情愿,不是我们真实的样子。一旦我们不小心买入了这些观念,能量会迅速被吸走,整个人会抑郁低沉,没有生气,人会过的拧巴纠结。 所以,面对各种投射我们最重要的就是保持觉察,去分辨对方是在向我们投射还是事实。很多情况下我们接收了太多负向的投射,这些投射成了我们前进路上的绊脚石、捆仙绳,让我们看的见目标确无法动弹。 此时最重要的就是分清这些有毒的想法与能量是对方的,我们不买入这些信息,守好自己的边界,把这些信息当成有趣的观点,不回应,不辩驳。培养自己的边界意识,拥有自己的边界与框架,守好自己的心,不让自己的心有任何的染着,就像佛教偈子里说的“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当我们学会更多的关照我们的心,我们的感觉,学会屏蔽掉那些有毒的能量的时候,我们便开始自由起来。 阿德勒的《被讨厌的勇气》一书里说道:“自由,就是被讨厌”敢于做自己,敢于被别人讨厌,愿你活出强大和绽放,永远做自己人生的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