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孩子总为合群委屈自己:明明不喜欢却勉强附和,被不公平对待也不敢吭声,甚至为了融入群体刻意压抑需求——这些“讨好倾向”,其实是孩子在悄悄用委屈自己的方式寻求认可。 家长的每一句肯定,都是孩子对抗“讨好”的底气。这6句话,建议常跟孩子说: 1. “爸爸妈妈永远爱你,哪怕你犯了错。” 告诉孩子,爱不会因错误消失。与其指责,不如和他一起分析问题、找到解决办法,让他知道“犯错不可怕,有我们陪着你”。 2. “优先考虑自己的感受,这不叫自私。” 帮孩子分清“善良”和“讨好”的边界:只有先在乎自己,别人才会重视你;学会爱自己,才有能力去爱别人。 3. “有人不喜欢和你玩,不代表你不好。” 用“小猫爱吃鱼、不爱吃胡萝卜”的比喻,让孩子明白“喜好不同很正常”,不必为他人的偏爱否定自己,总会有同频的朋友喜欢他。 4. “大胆说出你的想法,我们永远听。” 鼓励孩子表达需求,哪怕想法和别人不一样也没关系。让他知道“你的声音有价值,不用靠迎合获得认可”。 5. “不管别人怎么看,你都要喜欢自己。” 告诉孩子,就像一件衬衫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他的价值从不由他人评价定义——“你是我们最珍贵的宝贝,喜欢你自己就好”。 6. “不想分享就拒绝,不用怕别人不高兴。” 教孩子守住自己的边界,比如告诉他可以说“我还没玩够,你先玩别的”。让他知道,拒绝不代表自私,尊重自己的需求才最重要。 孩子的“讨好”,本质是怕失去爱与关注。家长要做的,就是用反复的肯定和支持,帮他筑牢“我值得被爱”的底气,让他不用靠委屈自己,也能活得自信又舒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