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家暴

什么是“家暴循环周期理论”(Cycle of Abuse Theory)。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由美国心理学家兰诺·沃克(Lenore E. Walker)在1979年其著作《被虐女性》中首次提出。该理论旨在解释亲密关系暴力中为何受害者难以离开施暴者,并揭示了家暴并非随机发生,而是一个可分析的、不断重复的循环模式。 这个循环周期主要包含四个阶段: 家暴循环周期的四个阶段 1. 紧张积累阶段(Tension Building Phase) · 表现:这是暴力的酝酿期。施暴者会因为琐事感到不满、烦躁、焦虑和愤怒。受害者会明显感觉到对方“气压很低”,变得“如履薄冰”,小心翼翼地说话做事,试图避免激怒对方。施暴者可能会有言语侮辱、冷战、摔东西等行为。 · 受害者心理:受害者感到恐惧、焦虑和无助,通常会采取顺从、讨好或回避的方式,希望用自己的忍让来平息施暴者的情绪,避免暴力爆发。 · 类比:就像“暴风雨前的宁静”,空气中的紧张感不断累积,一触即发。 2. 暴力爆发阶段(Acute Battering Incident) · 表现:累积的紧张感终于达到顶点,彻底爆发。施暴者实施严重的身体、性或情感上的虐待行为。这个阶段的暴力通常是周期中最短暂但最激烈的。 · 受害者心理:受害者感到极度恐惧、震惊、无助和羞辱。她们(或他们)的身体和心灵受到严重创伤。这个阶段也是受害者最可能受伤、报警或寻求外部帮助的时候。 · 关键点:爆发通常由某个具体事件引发,但施暴者往往会将其归咎于受害者(如“都是你逼我的!”),从而逃避责任。 3. 和解/“蜜月”阶段(Reconciliation / Honeymoon Phase) · 表现:暴力过后,施暴者可能会感到悔恨、害怕(害怕受害者离开或报警),开始表现出深深的忏悔和歉意。他们会道歉、哭泣、送礼物、做出浪漫的承诺(如“我保证再也不会了”),或寻求伴侣的原谅。 · 受害者心理:受害者身心俱疲,但看到施暴者真诚的忏悔和关爱,可能会重燃希望,相信对方这次真的会改变。施暴者的“爱意轰炸”让受害者回忆起关系美好的一面,从而选择原谅和留下。 · 这个阶段是“循环”得以持续的关键,它通过给予奖励(爱和关怀)来强化受害者留下的行为。 4. 平静期(Calm Phase) · 表现:危机似乎过去了。施暴者信守承诺,表现得像个“完美伴侣”,关系似乎恢复了正常,甚至比之前更好。没有暴力,没有争吵。 · 受害者心理:受害者松了一口气,并更加确信自己留下是正确的决定,认为暴力只是“一次意外”,未来是光明的。 · 本质:这个阶段其实是下一次“紧张积累阶段”的准备期。它让受害者放松警惕,并为整个循环提供了继续下去的理由。然而,平静是暂时的,新的不满和紧张会再次开始默默累积,循环重启。 循环周期的动态变化与影响 · 周期不是固定的:并非所有关系都严格遵循这四个阶段,其持续时间和强度也因人而异。随着时间推移,“蜜月期”和“平静期”可能会越来越短,甚至完全消失,只剩下紧张积累和暴力爆发的反复循环。 · “创伤羁绊”(Traumatic Bonding):这种间歇性的奖励(蜜月期)和惩罚(暴力期)模式,会形成一种强大的、不健康的情感纽带,让受害者对施暴者产生一种矛盾的心理依赖,使其更难离开。这与“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有相似之处。 · 为何难以离开:这个理论解释了受害者不离开的复杂原因,而并非因为“软弱”或“喜欢被虐待”。原因包括: · 对改变的希望:相信施暴者会变好(蜜月期的承诺)。 · 恐惧:害怕离开后遭遇更严重的报复。 · 经济依赖:没有独立的经济能力。 · 孤立无援:施暴者通常会切断受害者与外界的联系。 · 羞耻感:觉得家暴是丑事,难以启齿。 · 为了孩子:想维持一个“完整”的家庭。 对理论的批评与补充 沃克的理论极具开创性,但也有一些批评和补充: · 可能过于简化:并非所有家暴关系都遵循这个可分析的循环。有些暴力是持续性的、无规律的。 · 忽视其他形式的暴力:该理论最初基于对女性的研究,可能未能充分涵盖其他关系(如男对女、同性关系、对男性暴力)的复杂性。 · “蜜月期”并非总是存在:在许多案例中,特别是长期虐待中,蜜月期可能会消失,暴力成为常态。 尽管有这些批评,家暴循环周期理论仍然是理解亲密关系暴力动态的核心框架之一。它帮助受害者、辅导员、法律工作者和社会大众认识到: 1. 家暴是一种模式,而非孤立事件。 2. 受害者留下有其深层的心理和情境原因,不应被指责。 3. 干预需要打破这个循环,而提供支持、资源和安全的出路是关键。 如果您或您认识的人正处于这种循环中,请务必寻求帮助。可以联系当地妇联、报警(110)、或拨打全国妇联妇女维权公益服务热线 12338。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