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决定着孩子的归属感(安全感),父亲决定着孩子的分离感(独立性),家庭塑造人的两个最基本的心理意义. 1.幼稚型母亲 幼稚型母亲常常把孩子作为感情的寄托,自己却像个子,渴望从孩子身上得到安慰和理解,孩子就像是母亲的“情绪配偶”负责理解和照顾母亲的感受. 2.冷漠型母亲 冷漠型母亲看起来很严厉,似乎在努力培养孩子的独立,实则是自己内心极度的不安全和恐惧,将自己的创伤以冷漠的方式传递给了孩子,孩子内心往往觉得不安全,不相信别人会爱自己. 3.控制型母亲 控制型母亲往往将孩子占位己有,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发展,很少顾及孩子和其他家人的感受,孩子要么顺从,要么极度叛逆,情绪不稳定. 4.挑剔型母亲 挑剔型母亲对孩子总是不满意,总能从孩子身上找到不满意的地方, 要么嫌弃孩子拖延,懒惰,不听话,要么认为孩子调皮,任性,不聪明,总之就是别人的孩子好.挑剔型的母亲会让孩子觉得,我不够好,都是我的错,我低人一等,产生对自己的不自信. 5.抱怨型母亲 抱怨型母亲总是自怨自艾,仿佛自己是个受害者,是世界上受过不公平待遇最多的人,又仿佛是个斗士与整个世界的邪恶在斗争,充满负能量,对谁都不满意,很少鼓励和表扬孩子.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会无意中复制母亲的仇恨,代替母亲去怨恨,从而表达对母亲的忠诚. 6.焦虑型母亲 焦虑型母亲总是充满不安,无处安放的焦虑会投注到孩子的衣食住行,学业,健康和人格品质上,总是期待或者设法帮助孩子吃的更好,穿的更好,学的更好,品德更高,怕孩子学习下降,怕孩子学习下降,怕孩子生病,怕孩子接触不良信息等等,生活中无孔不入,时刻想渗透到孩子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拼命寻找孩子的不足,来转移自己的焦虑. 7.虐待型母亲 虐待型母亲将仇恨和不满直接发型到孩子身上,轻则辱骂,重则虐待甚至遗弃.孩子往往会承担很大的心理压力,时刻谨小慎微不敢出错. 如果我们已成年不必怨恨曾经伤害自己的父母,他们可能也有自身无法意识到不足,但是要承认造成的客观伤害,在现实成面努力过好自己的生活,努力从自己开始,不再将创伤再传递下去. 对于母亲以下几点建议或许可以帮助改善自身,做一个好母亲 1.尽量陪伴和支持家人 2.保持良好的夫妻沟通,如果夫妻之间发生矛盾,尽量在成年之间解决,不牵扯孩子. 3.和父亲一起设定家庭规则,维持家庭结构 4.努力做一个有价值的人,将家庭的意义和价值传递给孩子. 5.尽量保持情绪的稳定,遇到问题解决问题时不扩大范围,不无辜迁怒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