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是流动的河流,而非静止的湖泊

我们常常被教导要“控制情绪”,仿佛情绪是一头需要驯服的野兽。但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情绪就像一条河流,它时而湍急,时而平缓,它的本质是流动,是变化。试图控制,就像试图截断河流,反而会造成淤积和洪水。 一、接纳情绪的流动性 许多心理困扰源于我们对负面情绪的抗拒。我们不愿承认自己的悲伤、愤怒或恐惧,因为这些情绪似乎是软弱的象征。然而,情绪没有好坏之分,它们只是内心对外部世界的真实反应。当孩子表现出愤怒时,父母的第一反应往往是“不许发脾气”,这等于在告诉孩子:“你的愤怒是错误的。”久而久之,孩子学会了压抑,但压抑的情绪并不会消失,它们会以其他形式爆发,比如莫名的焦虑、躯体化症状或人际关系问题。学会接纳,就是允许河流自然流淌,不评判它的方向和速度。 二、探索情绪的源头 情绪是表象,其背后往往隐藏着更深层的需求和未满足的期待。例如,一个孩子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而哭泣,这背后的情绪可能不仅仅是悲伤,更是对“我怕爸爸妈妈失望”的恐惧,以及“我努力了却没有回报”的无力感。在亲子关系中,当父母看到孩子的情绪时,重要的不是立即去“解决”情绪,而是和孩子一起探索“为什么会这样”。“你为什么这么难过?”“是不是因为这次成绩让你感觉很糟糕?”这种共情式的探索,不仅能让孩子感觉被理解,也能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 三、学会与情绪共处 我们无法阻止河流的流动,但我们可以学习如何在河流中游泳。与情绪共处,不是任由情绪泛滥,而是学习如何安全地穿越它。这包括:非暴力沟通,学习用“我感到…”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是用“你总是…”来指责;正念练习,学习在情绪来临时,不带评判地观察它,让它来,也让它走;建立边界,当你感到情绪 超重时,允许自己暂时离开,给自己一个喘息的空间。 情绪是我们最诚实的伙伴,它告诉我们内心真实的状态。与其拼命控制,不如学习倾听它的声音,与它和平共处。当我们真正学会与自己的情绪河流共舞时,我们才能活得更自由、更真实。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