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受害者心态”、学会为自己负责,核心是从“向外归因”转向“向内掌控”。 先从停止“都是别人的错”的惯性归因开始。比如工作失误时,别急着说“同事没配合好”,试着问自己:“我有没有提前确认分工?有没有留缓冲时间?”——把注意力从“谁造成问题”拉到“我能做什么改变”,避免困在抱怨里。 接着主动抓“可控部分”。生活里总有不可控的事(比如他人态度、突发状况),但更该聚焦“自己能做的”:被领导批评后,与其纠结“他针对我”,不如梳理“下次如何把事做周全”;感情遇矛盾时,别陷在“他不理解我”的委屈里,试着想“我能怎么表达需求更清晰”。 还可以用“行动代替纠结”。受害者心态常伴着“我没办法”的无力感,这时逼自己做个小决定:比如觉得“学历低找不到好工作”,就先查“附近有哪些成人课程”;觉得“朋友冷落我”,就主动发条消息问候——哪怕微小的行动,也能打破“被动受害”的循环。 偶尔回退也正常,发现自己又在抱怨时,轻轻把思路转回来:“现在我能做什么让情况好一点?” 慢慢就能从“被生活推着走”,变成“主动走自己的路”。 我始终在这里呀,为你留着一个安全又温暖的角落。你心里所有的情绪、没说出口的心声,其实都值得被好好听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