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三章读后感:与其求势,不如成势

你是不是觉得自己每天都在演?可能就正发生在让你焦头烂额的办公室里,在你辗转反侧的深夜里。对着下属演威严,对着老板演忠诚,对着客户演。我们被一堆叫管理学的东西捆得死死的,学了无数的术,什么KPI,什么OKR,什么胡萝卜加大棒……

可到头来心里那个累是真真切切的。我们感觉自己不像一个活生生的人,更像是一个齿轮,一个工具,一个被安放在巨大机器上的人力资源。

而说到管理之道,可以参考这个心法: 管理到底用儒家,法家,还是道家? 看局势:顺势用儒,逆势用道,乱世用法。 看对象:有欲者用法,无欲者用道,异己者用儒,似己者用道。 看层级:一线用法,中层用儒,高层用道。

这套逻辑的根子上是什么?我告诉你们,是两个字:驭人。无论是儒家的君君臣臣,法家的信赏必罚,还是它所理解的道家的无知无欲,核心都是我在上,你在下;我是那个牧羊人,你是那群羊。我思考的是如何更高效地驱使你、控制你、让你为我所用。这是一种权力思维,是一种把人彻底工具化的思维。

这不就是我们痛苦的根源吗?我们把几千年的中华智慧,降维成了一本厚黑学办公室求生指南。我们以为自己得了真传,其实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我们用术的华丽掩盖了道的苍白。今天,我们就要从这个术的迷宫里走出来,去寻回那个真正能让我们安身立命的道。

第一重境界

从求势到造势

“求之于势,不责于人”这话出自孙子兵法,兵家思想里闪耀着道家的光芒。它告诉我们:决定战争胜负的,往往不是将领有多勇猛,而是你是否占据了战争的那个。水往低处流,这是势;石头从高山上滚下来,无人可挡,这也是势。一个高明的领导者要像一个高明的棋手,懂得顺应大势,而不是去苛责一颗棋子的材质/质地。

但是,我们要多追问一句:势,从何而来?

难道势就是老天爷给的,是客观存在、只能等待和发现的吗?如果是这样,那我们所有人不都成了命运的奴隶?今天风口在直播带货,我们就都去做李佳琦;明天风口在人工智能,我们又都去搞ChatGPT,这叫求势,说白了就是投机,是随波逐流。

真正的王者不是追逐浪潮的人,而是造势的人。

大家想想二十年前谁能想到势是把一部手机卖到一万块钱?是乔布斯。他没有去求当时诺基亚和摩托罗拉的势,他用他的偏执和想象力,硬生生地把这个势给造出来了!他把一个通信工具变成了一个我们今天谁也离不开的人造器官。这就是里讲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真正的君子不是躺在那里顺应天道,而是效法天的刚健,自己创造,自己运动,永不停歇!

所以,管理的第一个超越就是:从一个被动的机会发现者转变为一个主动的价值创造者你的团队不是因为抓住了风口才牛,而是因为你们这群人聚在一起,本身就成为了风口,你们能无中生有,能平地起风波!这时候你还不责于人吗?不,你恰恰要找到那个能跟你一起造势的人,那个眼里有光,心中有火的人!

第二重境界

从驭人到赋能

我们再来看那个核心问题:驭人

“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翻译成大白话就是:别让下面的人想太多,让他们吃饱饭,身体棒棒的,磨灭掉他们的个人野心,这样团队就好管了。

这话放在古代,为了维护一个庞大农业帝国的稳定,或许有它的道理。但今天,你敢在一个知识型、创造型的组织里这么干吗?你对一个95后、00后的优秀年轻人说:我要弱其志,你信不信他马上就把辞职信甩你脸上?

时代变了,变得彻彻底底。过去价值来源于土地和机器,人是附庸。今天唯一的价值来源就是人的创造力。所以管理思想必须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从控制人,转向赋能人。

什么叫赋能?真正的赋能是相信。是相信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这句话藏着我们中华文明对人最大的尊重。是相信你的每一个下属,他的内在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他不是一个需要被你塑造的泥人,他本身就是一座有待被唤醒的神殿。

你作为领导者,你的角色是什么?不是那个高高在上的神,而是那个敲钟人。你的任务是通过你的愿景、信任、支持去敲响他心中的那口大钟,把他内在的那个神给唤醒。所以让他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东西;帮助他把个人的志向与组织的使命融为一体!当一个团队,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热爱的事业而奋斗时,你还需要去管吗?发自内心去生发的那股力量,排山倒海,摧枯拉朽!

第三重境界

从机械系统到生命场域

最后,我们来谈谈管理的终极形态。道家在乎的是一套势的系统,人只是要素。但我们如何让它从静态转向动态,有其生命性,自循环起来。

一个真正伟大的组织也是这样,它不是一台机器,它应该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一个生生不息的场域。

那么,什么是这个生命场域里的无为而治

庖丁解牛十九年,刀刃还像新的一样。为什么?因为他从不跟牛的骨头硬碰硬。他的刀是在牛身体的经络和缝隙里游走,叫以无厚入有间。这才是无为而治的精髓!它不是什么都不干,更不是消灭提出问题的人。恰恰相反,它要求领导者有庖丁那样的、对组织这个生命体洞彻肌理的智慧,你知道哪里是经络,哪里是关节,哪里是气血的流向。

你的不是去规定每个人必须怎么做,而是去“为无为”——去创造那个场。

你把这个组织的土壤弄得肥沃,把阳光雨露调配好,把规则定得公平透明,然后你就退后一步,欣赏这片土地上万物生长。智慧会从一线员工那里自己涌现出来,创新会在最意想不到的角落里生根发芽。

王阳明说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一个组织的文化就是那个创始人和核心团队心的投射。你心里装着的是控制和算计,你的组织就是一部冰冷的机器;你心里装着的是生长和成就,你的组织就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热带雨林。

所以,管理学的终局,不是术,而是道,更是我们每一个管理者自己的心。

我们今天从一个儒/道/法的管理工具箱出发,最终要回归到我们自己身上。我们需要完成了三个跃迁:

从被动的求势,跃迁到主动的造势,这是格局的打开

从冰冷的驭人,跃迁到温暖的赋能,这是人性的回归

从僵化的机械系统,跃迁到生长的生命场域,这是境界的提升

不要再沉迷于那些让你去搞定别人的权谋之术了。真正的领导力不是控制,而是激发;不是驾驭,而是服务;不是让你成为一个更聪明的牧羊人,而是让你成为一个更谦卑的园丁。你把土壤弄好了,春天到了百花自开,这才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智慧里的无为而无不为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