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情绪价值,是自己给的

最近这一两年,情绪价值特别火。 所谓情绪价值,通常指的是一个人在与他人相处时,能够带给对方积极情绪的能力。 和能提供情绪价值的人相处是很好的,但也有一些人习惯于向外索取情绪价值,等别人安慰,靠别人认可,被别人理解等等。而一旦没有得到,就会难过半天。 其实,与其纠结有没有被爱,有没有被认可、被理解,更重要的是锻炼出强者思维,给自己多多的爱。 天天追着别人要情绪价值,不如把自己修炼成"情绪银行"。 那么具体该怎么做呢?这4点分享给你。 停止自我否定 为什么有的人会索取情绪价值?其实就是自我认同度低,自我价值感低,对自己不自信,总是自我否定。 他总是觉得自己不够好,觉得自己很差劲,然后发起对自己的审判,无情的鞭挞自己。这在心理学上,就叫做“自我攻击”。 比如,遇事时,习惯性把责任归咎在自己身上。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哪哪都不行。他在这样的想法漩涡中,不停地攻击自己,久久走不出来。 人往往对自己是最严厉的。当你不允许自己犯错,不允许之际不完美,向自己追责的时候,生活很难好起来,你也感受不到世界的美好。 所以不要自我否定,正如一本书中提到的:你要相信,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存在,都有自己的使命,你能够生而为人,已经是宇宙的最高生命形式。 因此,不管什么时候,都要无条件支持自己。哪怕最开始做不到,也要慢慢进行尝试,这也是一种肌肉,是可以通过训练实现的。 戒掉反刍思维 要让自己有一个好的情绪,让自己有高能量,不依赖于别人为你提供情绪价值,你还要停止反复懊悔。 反复懊悔,在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做反刍思维。指经历了负性事件后,个体对事件、自身消极情绪状态及其可能产生的原因和后果进行反复、被动的思考。 举一些简单的例子,比如一个人在经历不如意的事情,比如考试失利,失恋、工作不顺、交际不畅后,重复思考该问题的原因、经过,结果不能自已,最后陷入了负面情绪的泥潭里。 但这样,只会不断消耗自己的情绪。因此,一定要戒掉思维反刍。 所以不要瞎想,没有任何事比你好好睡觉、开心、健康更重要。 记住,昨天不存在,让过去成为过去。永远不要回头,因为解决问题的办法永远只会在前面,在未来。 恢复主体性 自我价值感低的人,也非常在意别人的眼光。总是在想,别人会怎么想自己,会怎么看自己。 其实,别人的眼光,你在意,它就是刀子。你不在意,它就什么都不是。 因此,你不要在意别人怎么看你,真正的强大,来自一个人内心的坚定和自信。 那么怎么做呢?就是你要有主体性。 阿德勒心理学认为,人不是环境或者过往的牺牲品,而是主角,一切取决于自己。 的确,我们都是自己人生的主角,不是别人生命里的配角,更不是观众。 我们要活成什么样子,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完全由自己决定。所以你要想一想:你的目标是什么,你究竟在追求什么样的人生意义?你想活成什么样子? 当你想清楚了,一切以“我”出发,为“我”所用,就可以活得强大而自洽。 这时候任何人对你说的话,以及发生任何事,都不会让你太难受,你依然每天投入到生活和事业中,从有成就感的细节里,汲取力量。 因为你深知,遇到的所有事情都是来成就你的,他人的看法和眼光根本伤害不到你,因为你的成长只和你一个人有关。 当你专注于自己的成长时,你的情绪就会被拉满。 不要给自己设限 最后,你也不要给自己设限。 在心理学界中,最早界定“自我设限”的是美国心理学家Jones和Berglas,他们认为,自我设限是一种防卫行为,它是指个体针对可能会到来的坏结果而事先设置障碍。 此外,自我设限是个体在取得某些成就之前,先创设一些想象或真实的障碍,以便为潜在的失败提供借口。 人为什么会自我设限?自我设限来自于负面情绪,羞涩、恐惧、焦虑、担心等。 所以,他在遇到事情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不确定性、不可能性。 记住,只要你不自我设限,就不再有任何限制。突破自我设限,任何事情都不能阻止你。 就像走路,你只需要抬起脚,地球引力会帮你落地。 所以不要给自己设限,遇到难题,不要认为“不可能”“做不到”“没办法”,而是要先搞起来再说。 日本设计师山本耀司说过一段话:“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 等你真正去做,发现事情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难。等你解决问题后,你也会发现你比想象中的自己更强大,这时候你会更自信,你的自我价值感会提升得更高。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