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在“假装自信”吗? 开会时,明明有了不错的想法,手指在桌下反复蜷缩,最后还是把话咽了回去;遇到新机会时,脑海里首先浮现的不是“试试看”,而是“我可能做不好”;甚至对着镜子给自己打气“你可以”,转头却在备忘录里写满“万一搞砸了怎么办”…… 这些场景,是不是像极了我们? 我们总以为“自信”是一种状态——只要表现得从容,说话大声,就是自信。可只有自己清楚,那些硬撑出来的“自信”背后,藏着多少个“我不行”的小声嘀咕。 你以为的“自信”,其实可能只是在“假装”。 ______ “假装自信”的真相:两个声音的拉扯 “假装自信”的人,心里总有两个声音在拉扯: 一个说“你要勇敢”,另一个却在大喊“快逃,你会失败”;一个逼自己“表现得像个厉害的人”,另一个却在担心“别人会不会觉得我在装”;最后干脆用“这事儿不适合我”“太难了,我做不到”来收场——与其承认“我害怕”,不如说“我不屑”。 这种“假装”就像一件太紧的外套,穿着难受,脱下来又觉得冷。你以为是“能力不够”,是“运气不好”,却没看到,真正束缚你的,是“还没开始就否定自己”的思维。 ______ 真正的自信,是“我可以试试” 前几天和朋友聊天,她提到自己转行的经历:30岁从零开始学设计,身边的人都劝她“太冒险了”,可她还是每天一下班就啃教程、练软件,遇到不懂的地方就追着前辈请教。 她说:“我从没说过‘我一定行’,但每天都想着‘今天能多学一点’。”她笑着补充,“真正的自信不是‘我很厉害’,而是‘我不怕开始,也愿意慢慢来’。” 我特别认同她的说法。 真正自信的人,从不说“我不行”——不是因为他们没有害怕,而是因为他们明白:害怕是本能,关键在于怎么面对它。 他们遇到目标时,第一反应不是“我配不配”,而是“我想不想要”;确定自己想要后,想的也不是“我有没有能力”,而是“我还需要补什么能力”; 就算暂时没做到,也只会说“这次差在哪儿”,而不是“我果然不行”。 这种自信,不是“天生强大”,而是“允许自己不完美,却依然愿意往前走”的底气。 ______ 愿你,和“假装自信”的自己和解 我们都曾有过“假装自信”的时刻——那不是软弱,只是心里的小孩在说:“我还需要一点时间长大。” 真正的自信并非“从不害怕”,而是在害怕时,仍能握住自己的手,坚定地说“我们试试”。 愿你逐渐明白: 既不必强迫自己“假装强大”,也不能让自己“一味退缩”。 毕竟,你本就比自己想象中更有力量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