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教育,多在潜移默化中发生

好的教育,多在潜移默化中发生 原创 赖赖1号 赖赖老师 2025年07月13日 18:02 广东 410人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全文1188字,阅读用时3分钟1我们常说教育像雨,能无声地滋润万物。 但我更觉得,好的教育就像呼吸,你不必刻意去想它,它却早已融入你的生命,让你不知不觉间成长起来。真正的教育,常常就藏在生活的细微之处,安静却充满力量。 2无声的行动,胜过千言万语 记得一个下雨的傍晚,放学路上。一位年轻的妈妈领着孩子匆匆赶路。路边,一个流浪汉蜷缩在湿漉漉的角落,冻得发抖。这位妈妈没有丝毫犹豫,停下脚步,弯下腰,把自己的伞给了流浪汉。雨水立刻打湿了她的肩膀,她却像没感觉到。她对孩子说:“今天,我们体验一下淋冷雨的感觉,不过等会回家了要马上洗个热水澡哦。”孩子起初只是一愣,后面他开心地看着妈妈,跟着妈妈一蹦一跳地走着。 没有一句多余的说教,没有讲任何大道理。妈妈只是默默地做了她觉得应该做的事。然而,就在这无声的瞬间,孩子心中关于善良和同理心的种子,已经悄然种下。最深刻的教育,往往就是这样通过身边人的行动完成的,不需要言语,却直抵心灵。3接纳“错误”,点亮好奇的火花 好的教育,也发生在看似平常的课堂里。一次偶然,我旁听了一节高中物理实验课。几个学生正合作做实验,突然,烧杯里冒出一股计划外的青烟!学生们慌了神,手忙脚乱中又碰翻了器材,教室里顿时弥漫着沮丧和懊恼。 这时,老师快步走过去,处理这个“小事故”,他没有生气,反而说:“这是一个典型失误,大家想不想知道为什么?”老师随后引导全班同学一起分析问题出在哪里。课堂气氛瞬间被点燃,学生们眼中的好奇和兴奋又重新回来了。 老师没有板着脸批评“错误”,而是敏锐地抓住了这个“意外”中蕴含的学习契机,点燃了学生们探究的热情。好的老师不怕课堂“失控”,他们明白,有时打破预设的框框,才能真正激发思考的兴趣。4用陪伴和体验,替代空洞的说教 好的教育,更藏在父母日常的陪伴中。一位爸爸曾为儿子沉迷网络游戏而发愁。苦口婆心地劝了很多次都没用。后来,他不再唠叨了。 一个周末的清晨,他把儿子带回了老家屋后的一块空地。爸爸开始挥动锄头翻地,儿子一开始只是远远地看着。当泥土被翻开,种子被郑重地埋下,儿子不知不觉被吸引了过来。松土、播种、浇水……父子俩的裤脚沾满了泥,汗水顺着脸颊流下。从那以后,每个周末,儿子都惦记着地里的小苗。神奇的是,屏幕对他的吸引力,在泥土的芬芳和幼苗的成长中,不知不觉减弱了。 爸爸没有再说一句“别玩游戏了”。他只是带着儿子一起动手,在真实的劳作和等待中,让孩子重新感受到了泥土的温度和生命的力量。教育有个很凑效的方式,是父母弯下腰,和孩子一起在生活的土壤里耕耘。汗水滴落的时候,理解和热爱的种子,也就悄悄种下了。5教育不是狂风暴雨般的硬灌,更像是生命之间细水长流的相互滋养。 它可能发生在:一位妈妈把伞给了更需要的陌生人那一刻;一位老师面对“失败”实验时的耐心引导;一位父亲和孩子一起沾满泥巴、分享刚摘下西红柿的清晨。 当教育不再只盯着分数和知识,而是真正看到人,关注心灵深处那些细微的变化。这时,好的教育才真正开始发生。教育的深远影响,往往不是来自宏大的计划,而是源于普通人日常中每一次真心的行动、每一次耐心的陪伴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