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里的“摸鱼”现象

办公室里的“摸鱼”现象,像一层薄雾笼罩在忙碌的日常中。有人对着屏幕频频切换页面,看似在处理文件,实则眼神早已飘向窗外;有人捧着手机嘴角带笑,键盘敲击声稀稀拉拉,回应工作时总带着几分迟滞。 这种隐性的懈怠,像藤蔓悄悄缠绕着团队节奏。分内事被拖延,协作时找不到人,会议上眼神游离,最终往往是认真做事的人被迫分担更多。更微妙的是它的传染性——当“摸鱼”成为心照不宣的默契,踏实干活反倒像种“不合群”,慢慢消磨着团队的锐气。 但深究下去,许多“摸鱼”背后藏着更复杂的成因:或许是工作分配失衡,负荷过重后的消极抵抗;或许是职业价值感缺失,找不到投入的意义;也可能是管理松散,缺乏清晰的目标与反馈。单纯的指责往往无济于事,解开这个结,需要的是合理的工作量分配、明确的权责边界,以及让每个人感受到的价值与尊重——毕竟,当工作本身能带来成就感时,没人愿意浪费光阴。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