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讨好型(The Placater)
表现:
· 语言:"都是我的错""只要你开心就好"
· 身体:弯腰、缩肩、仰视他人,表情紧张
· 内在感受:"我不值得被爱,过度牺牲自己"
形成原因:
童年时期通过讨好暴躁或冷漠的照顾者来获得安全感,形成"只有顺从才能生存"的信念。
2. 指责型(The Bla mer)****表现:
· 语言:"都是你的错!""你怎么永远做不好?"
· 身体:叉腰、手指指向他人、下巴抬高
· 内在感受:"我要控制一切,否则会被伤害"
形成原因:
成长环境中有人通过指责维护权力(如酗酒父母),孩子学会"用强硬态度来保护自己"。
3. 超理智型(The Computer)
表现:
· 语言:"根据数据…""理论上应该…"
· 身体:僵硬、双手交叉、面无表情
· 内在感受:"情感是危险的,逻辑才能保护我"
形成原因:
童年情感需求被忽视,只有表现出"过度理性"才能获得关注(常见于高知家庭)。
4. 打岔型(The Distracter)
表现:
· 语言:"哎呀你看那个…""换个话题吧"
· 身体:坐立不安、眼神飘忽、小动作多
· 内在感受:"面对冲突不如消失"
形成原因:
成长在混乱家庭(如父母频繁争吵),用搞笑或转移话题避免冲突激化。
5. 一致型(The Leveler)
健康模式:
· 语言:"我感到…我希望…"
· 身体:放松、眼神接触、呼吸平稳
· 内在感受:"我能真实表达自己,也尊重他人"
培养方法:
萨提亚的"冰山模型"练习:
1. 事件 → 2. 感受 → 3. 观点 → 4. 期待 → 5. 渴望(如:被爱/被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