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一个人,先看他的防御机制

防御机制是一个人内心的“安全阀”,藏着他最真实的恐惧与渴望。看懂它,就抓住了理解一个人的捷径。 1. 指责型防御:用攻击掩盖脆弱 习惯指责他人的人,往往在用“我没错”掩盖“我怕被否定”。伴侣晚归,他骂“你心里根本没这个家”,实则怕“自己不被重视”;工作出错,他怪“同事不配合”,本质是恐惧“承认无能”。这类人的坚硬外壳下,藏着对“被抛弃”“被看不起”的深层焦虑。 2. 回避型防御:用逃离隔绝伤害 一冲突就沉默、一提需求就转移话题的人,在用“不面对”逃避“被拒绝的可能”。问他“你爱我吗”,他说“别矫情”;聊未来规划,他说“船到桥头自然直”。回避不是不在乎,而是过去的经验让他觉得“袒露真心会受伤”,于是用冷漠当盾牌。 3. 讨好型防御:用付出交换安全 永远说“我都行”“没关系”的人,在用“满足别人”换取“不被讨厌”。明明累了还答应帮同事加班,明明不喜欢却附和朋友的观点,本质是怕“冲突”“被孤立”。他们的好,常带着“你必须也对我好”的隐形期待,一旦失衡就容易崩溃。 防御机制没有对错,却暴露了一个人的“心理软肋”:指责的人需要“被肯定”,回避的人需要“被耐心对待”,讨好的人需要“被明确偏爱”。看懂防御背后的真实需求,才算真正触碰到一个人的内核。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