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说:“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学会掌控自己的情绪,并在风暴中找到方向。”每位家长都希望孩子能拥有强大的内心,而不是遇到点事就哭闹发脾气,作为家长,我们要教孩子学会表达情绪,而不是情绪化表达。 很多家长吼孩子,冲孩子发脾气,摔摔打打,都是一种下意识的情绪化表达。 处理情绪的正确方法,是表达情绪,坦诚交流,说出自己真正的感受和期待。 一、接纳孩子的情绪孩子因为积木倒塌而发火摔东西时,不要觉得孩子不听话,脾气不好,急于批评孩子,而是要意识到一点:孩子能在父母面前释放攻击性,说明他们没有压抑自己,而且他们下意识认为父母能接住自己的情绪。 同时可以让孩子知道:在爸爸妈妈这里,你是安全的,你可以表达自己的任何情绪,而不必担心后果。 二、察觉情绪背后的原因,尝试共情回应孩子因为玩具坏了崩溃大哭,你第一反应不是“别哭了,妈妈再给你买一个”,而是蹲下来抱着孩子说:“你看起来很伤心,你真的很喜欢这个玩具,对不对?”用拥抱、拍背等身体语言传递安全感。 如此,孩子不但获得来自父母的安慰,还会意识到这时的大哭是伤心,从而拥有准确定位情绪的能力。 三、帮孩子正确表达情绪,让孩子与情绪“多待一会”正确感知情绪,是与情绪共处的第一步,父母可以尝试让孩子用“我感到……因为”的句式来表达情绪,比如“我感到生气是因为哥哥踢我了”,“我感到委屈是因为妈妈误会了我”,不要急于解决让孩子产生情绪的问题,可以选择陪着孩子,让他与自己的情绪多相处。 在这时,你的陪伴很重要,在安全的、被认可的环境下感受情绪,会让孩子拥有对情绪的耐受力。 看见孩子的情绪,听见孩子的声音,才能看清孩子的未来。 教育孩子,表面看是我们在引导孩子成长,但本质上也是父母自我察觉、自我成长的过程,你的用心和关注,一定会带给孩子更深远的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