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心理学家荣格曾说:"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阴影负责,你不能把黑暗的部分都投射给别人。"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受?当有人总是向你倾诉TA的苦水、抱怨时,你的心情也立刻变差了,这个人有可能是你的朋友、同事,甚至是父母。这是为什么呢?心理学有个词叫情绪猴子,想象一下:你走在路上,肩膀上坐着一只属于自己的"情绪猴子",但当别人开始向你倒苦水时,TA身上的猴子就会"嗖"地一下跳到你的肩膀上。最可怕的是,你往往毫无察觉,其实,你就已经背着好几只别人的"猴子"在生活了! 一、理论来源"猴子理论"最早是来自管理学,由美国管理学家威廉·翁肯(William Oncken)在1974年提出。他用"猴子"比喻工作任务或情绪负担——每个人肩上都蹲着自己的"猴子",但当别人把问题抛给你时,他们的"猴子"就会跳到你的背上。后来,人们发现这个理论在人际关系里也普遍存在。心理学家证实,负面情绪的传染速度比病毒的传播还要快6倍。所以,在家庭成员中,如果有一个人情绪很糟糕,孩子和其他家人也会受到不良的影响。 二、如何甩掉不属于自己的情绪猴子1.建立"情绪隔离墙"当别人向你诉苦、抱怨时,你可以这样回应:"听起来你很痛苦,你觉得怎么做会好受些?"而不是“我来帮你处理这件事”。属于TA自己的情绪猴子,应该由TA自己来背。2.学会"温柔拒绝"如果有人习惯把你当做TA的情绪垃圾桶了,你可以说:"我很想帮你,但我现在自己的状态也不太适合听这些。""这个问题可能需要心理咨询师来帮忙。"拒绝别人的情绪猴子不是冷漠。 有句话比喻很形象:过度承接他人情绪,就像允许别人把垃圾倒在你家客厅。时间久了,你的心灵就会变成垃圾场。"心理学研究发现,长期接受他人负面情绪的人,患抑郁症的风险会增加37%。保护自己的情绪空间不是自私,而是自我关怀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