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爱他吗? 还是你只是怕,没有他,连痛的地方都没有。 让一个人内心崩塌的也许不是分手,而是一段假装爱情的自我伤害。 0101 你以为是爱,其实是创伤在说话 你以为那是爱情,其实那是创伤在说话。 是你从小就没有被温柔坚定地选择过。 所以你拼命用一次次委屈自己、讨好他、理解他、原谅他,去试图换来一个“不会离开”的结局。 你不是真的离不开他,你只是害怕再次被抛下的感觉。 你甘愿在一段不对等的关系里反复内耗,甘愿在暴力之后抓住他偶尔的温柔不放。 你说你爱他,可你从未被好好爱过,你只是把熟悉的痛,当成了深情。 这种依恋不仅仅是对他人的情感依赖,它也是一种情感纽带,决定着我们如何看待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如果从小的依恋关系中,你没有得到足够的温暖和安全感,你便可能在未来的关系中,反复陷入相似的情感漩涡。 潜意识让你试图用不对等的方式去填补那份从未愈合的空缺。 0201 他不是爱你,他是擅长操控你 亲爱的,不要误以为这是爱的信号。 很多时候他身上的致命吸引,暗示你的创伤已登陆你心,正在被激活。 它表明你进入不能自我疏解的状态或这段关系的存在对你不是安抚性的。 你产生的所谓“爱的感觉”其实是一种对内心 心深处创伤的强迫性重复(Compulsive Repetition)。 也就是正在建立创伤性链接(Trauma Bond),这是受害者与施虐者之间形成的病态依赖。 它不是爱情,是一个精神的牢笼。 他靠“忽冷忽热”的方式让你上钩: 一句“我错了”“我想你”,你就回来了,你以为他有悔意,其实那只是操控游戏中的“甜头”。 让你舍不得离开,继续困在原地做他的情绪容器。 你明知道对方不是良人,还反复拉扯,一次次为对方突破底线。 你以为你抓住的是他,其实你在试图拯救小时候的自己。 你不是爱上了他这个人,你是爱上了他让你“熟悉”。 他像不像小时候那个让你紧张的人? 他是不是也常常不回应你、忽视你。 让你拼命想证明自己值得被爱? 这就是创伤的强迫性重复: 你在用这段关系回演童年的创伤剧本,你以为“这次结局会不一样”,所以死也不愿意放手。 可你没意识到,你不是在爱他,你是在爱那个渴望被坚定抱紧的自己。 你抓住的不是这个人,而是希望、幻想、补偿。 可对方从来不是那个能救你于创伤的人。 他不是不知道你有多伤,他就是知道你会一直原谅。 你越懂事,他越冷漠;你越妥协,他越得寸进尺;你越害怕失去,他就越不把你当回事。 这不是爱,这是精神绑架。 你被绑架在他的世界里,忘记了自己曾经有有的自由与尊严。 而你从这份情感获得的,是愈加深刻的痛苦,它不是爱,而是更深的依赖。 吊桥效应:你总在痛苦中找寻熟悉感 小时候父亲的缺失和暴力,家人的吼骂以及电视剧里的虐恋,让自己误认为不惊天动地轰轰烈烈都不叫爱情。 但是找老公的时候脑袋特别清楚自己适合什么样的男人。 找了有边界感给自己尊重并且情绪极其稳定的老公。 但是内心就是爱不起来,也觉得他不爱自己。 可是理性告诉自己,这样的老公适合结婚。 但是内心时常总会躁动不安,会渴望那种痛感。 为什么你会喜欢痛感,并且越痛越陷? 是因为内心喜欢执着在错误的人身上,想改变对方让对方给予爱。 这样就拯救了童年的自己。 俗话讲就是一种挽回情结,想让浪子回头,就是不肯找真正的良人,没意思。 但是又遇到了一段又一段这样的垃圾感情想离开又舍不得。 而这时候这些情感捕手的的甜言蜜语就像你的“情绪毒品”。 你总说: “我知道他不好,我也想离开,可就是控制不住关注他,想他。” 你不是爱上了他,你是对这种反复拉扯的情绪上瘾了。 就像抽烟明知道对身体有害就是戒不掉。 因为你不是在谈恋爱,你是在上瘾。 他的一句“我想你”,就像给你大脑注射了一针多巴胺,让你又回到那个看似温柔的陷阱里。 你越痛越陷、越懂事越被辜负,你不是懦弱,你只是从来没在关系里被温柔对待过。 你习惯了用疼痛换取存在感,用妥协换取不离开,你在一段不稳定的关系里。 你以为是爱,其实是惊吓后的依赖。 把“焦虑”误认成了“深爱”。 这其实是心理学中的吊桥效应: 人在焦虑、恐惧或刺激状态下更容易产生“误认为爱”的情绪反应。 你不是爱上了他,你是爱上了他在你最脆弱时出现的样子。 可现实是: 他从未真正安抚你的情绪,只是刚好踩准了你崩溃时的心理缝隙。 你误把这叫“救赎”。 如果我们内在有很多痛苦,我们其实更容易喜欢上让我们痛苦的人。 比如害怕无回应或有被抛弃创伤的人,更容易喜欢那种回避型,或冷漠的人。 或者无意识中会让自己置身于那种容易让自己感觉被抛弃的情况中。 比如对方虽然不冷漠但是喜欢沾花惹草、不可依靠,或者就是让自己进入一个不正常的三角关系。 相反,和那种性格温和开朗的人,会感觉不真实或没意思,不会魂牵梦绕,也产生不了什么欲望。 因为人在情绪层面想要的并不是快乐,而是“熟悉感”。 熟悉感让人感觉有归属和很深的联结,不痛苦了,就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这就是弗洛伊德说的“强迫性重复”。 也就是心理学讲的“斯德哥尔摩”患者。 对伤害自己的人产生情感依赖,哪怕对方对自己一点点好都会感恩戴德,像是捡到了救命稻草。 被“斯德哥尔摩”折磨的人,正常谈恋爱就不行,脾气越差越爱,越有一种禁忌的吸引力。 反复推开,又反复想念,又反复和好,最后又推开,但还是很激发你内心的爱。 不是他多特别,而是伤痛让你太熟悉。 越是这样,越容易遇见致命吸引力伴侣。 对那种好好爱你的人提不起兴趣,偏偏爱那种死去活来的肝肠寸断的模式,让关系中剧烈的波动让你误以为这是“深刻”。 你越痛,越像活着。 但别忘了: 疼痛不是爱的证明,只是你从小就习惯用“被伤害”来证明自己值得被爱。 这不是爱,这是毒药。 那些爱的死去活来,其实是受虐成瘾 一个男孩说: 他小时候总被父母支配做很多事情,但情绪从不被关照,也从不交流感情,相当于没有感受过亲密关系。 长大后遇到关爱照顾自己的女孩,很容易就依恋女孩。 但问题也来了,男孩越是被照顾,越是感觉女孩控制欲强。 女孩越是对他好,男孩越是疯狂反抗“控制”,甚至做出无法挽回的出格事情。 最后女孩被伤透心,离开他,他就会陷入三观崩塌、人格混乱的状态,时而感觉被救赎,时而感觉被伤害,不断切换,不断切换…… 除非女孩再次回心转意,否则男孩很有可能一生都陷入自我怀疑、精神错乱无法自拔,直到耗死自己。 真正的爱,是治愈,是平静 真正的爱,让你平静;创伤性链接,只会榨干你。 真正的爱不会让你怀疑自己是否值得被爱, 不会让你反复演绎“我是不是哪里做错了”。 真正的爱是自由、信任、尊重、接纳。 而创伤性链接,是你被反复拉扯、折磨、操控,最后连自己都不认识了。 你不再快乐,不再热爱生活,你开始靠他一句话活着,靠他一句话崩溃,你用整个世界的期待,换他一个不确定的靠近。 断掉“创伤性链接”,你才能走向真正的爱 你不必再在风暴中找伞,风雨会来,也会停。 你该学会,成为自己的一片晴空。 断掉创伤性的链接,不是无情, 而是终于懂了: 爱,不该以自我伤害为代价。 你曾以为,只有忍耐和牺牲,才能换来一个人留下。 却忘了,真正的爱,不是交换,而是平等,是自由,是彼此温柔以待。 你值得那种无需试探、不必证明的关系,一个眼里有你,心里也全是你的人。 你不必再反复感动自己,不必再一厢情愿。 那些眼泪流够了就放下吧。 感谢这份感情给了你窗口,让你看见自己。 你明白了爱情没有爱,都是创伤的吸引和情绪的需要。 所以,你要自我治愈啊。 放下自己的贪恋,接受童年创伤的缺失。 你要相信: 不是你不值得被爱, 只是你一直,用错了方式,找错了人。 从今天起,做自己情绪的安慰者,做自己生命的庇护所。 你不再是那个等待救赎的孩子,你是可以自己起身、自己走开的那个人。 你要让你的躯体知道,谁才是驾驭自己的主人。 人间路远,风雨常有,但你可以不慌,也不哭。 因为你终于明白,与其在风暴中找伞,不如,成为天气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