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条件的爱,才是给孩子最好的滋养

心理学导师罗杰斯说:“爱是深深的理解与接纳。” 这份理解与接纳,若是放在亲子关系里,便是无条件的爱——不附加期待,不预设条件,只单纯回应孩子当下的需求。 当孩子陷入情绪时,父母最该做的,是先成为一个“安全容器”: - 让孩子靠在身边哭泣,允许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宣泄(比如打沙袋、在空旷处吼叫、安静拥抱,或是单纯躺着感受情绪),只要不伤害自己或他人,就全然接纳; - 此刻放下所有评判和“解决欲”,把全部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陪伴是唯一的任务,耐心等待情绪自然流淌。 很多时候,我们总急于给建议、讲道理,却忘了:理解和接纳,永远要排在“教导”之前。真正的爱,从不是“我为你做了什么,你就要怎样对我”,也不是“我觉得你应该成为什么样”。它是“无论你此刻是什么状态,我都愿意陪着你、允许你、接纳你”。 回头看看我们自己的成长,这样的爱或许并不常见。我们所谓的“爱”,常常藏着条件:“你乖,我才喜欢你”“你考得好,我才为你骄傲”。可对孩子来说,只有全然包容的爱,才能滋养出健康、有力量的灵魂。 所以,面对孩子的情绪,不必焦虑“该做什么”。给他们充足的时间释放,用平静的心陪伴,就是最好的答案。这份不含期待的接纳,才是父母能给孩子最珍贵的礼物。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