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避型依恋的三种模式,是不一样的

“明明很想被爱,却总在他靠近时竖起尖刺 —— 回避型依恋的恋爱,像捧着一杯烫嘴的热水,想喝又怕烫,放下又舍不得。”我自己曾经也是重度回避,研究过回避型依恋在亲密关系中并非单一形态,根据内心防御机制和行为模式的差异,通常可以细分为以下三类:​ 恐惧型回避​ 内心深处渴望亲密,却又极度恐惧被拒绝或伤害,处于 “想要靠近又害怕靠近” 的剧烈冲突中。​ 表现为忽冷忽热,可能前一秒还能温和互动,下一秒因对方的某个举动触发不安,就瞬间竖起防线,甚至用攻击性行为推开对方,事后又会陷入自责和后悔。​ 疏离型回避​ 刻意压抑对亲密的需求,用 “不需要感情” 的外壳伪装自己,认为独立比依赖更安全。​ 会主动减少情感联结,比如避免深入交流、淡化亲密举动,甚至在关系升温时突然抽离,以此维持 “自给自足” 的假象,仿佛这样就能避免受伤。​ 混乱型回避(也叫矛盾型回避)​ 融合了回避与焦虑的特质,既害怕被抛弃,又抗拒过度亲密,行为表现更不稳定。​ 可能前一刻因对方的冷淡而焦虑不安,拼命寻求关注;下一刻对方回应热情,又立刻感到窒息,想要逃离,内心的矛盾感更强,也更难被理解。​ 这三种类型的防御方式是不同的 ,你的伴侣属于哪一种呢?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