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岁,她第一次说“不”——把讨好型人格拆掉的夜晚

昨晚,一位 30 岁的职场妈妈留言:“我把所有假期都给了孩子和公司,却连申请 2 天年假都心慌,怕领导觉得我‘不拼’。” 她的文字里出现高频词:“怕”“应该”“如果不就”。心理学称之为“条件式自我价值”——把存在感绑定在外部评价,形成典型的讨好型人格,长期高压下,皮质醇持续高位,人会陷入“越付出越空虚”的悖论。 如果你想把“讨好”升级成“讨好自己”,可以立刻做三件事: 1. 写一张“权利清单”:列 10 条你天生拥有的权利(例如“我有权拒绝”“我有权休息”),贴在手机备忘录,每天朗读一遍,用自我暗示重塑底层信念。 2. 练习“5 秒拒绝法”:当别人提出新请求,先深呼吸,默数 5 秒,再回答。这 5 秒给前额叶争取时间,阻断自动化“好的”。 3. 设“微边界”实验:本周挑 1 件小事说“不”(如推掉无意义聚餐),并记录身体感受。研究显示,只要成功 1 次,自我效能感就会提升 25%,为下一次拒绝铺路。 把“怕别人失望”改写成“怕自己失望”,成长就从一句坚定的“不”开始。松果夜聊,陪你把讨好留给值得的人——首先是你自己。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