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营养

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相比身体的营养,心理营养更为重要不是吗? 心理营养一词,是林文采博士在2008年提出来的,我们每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需要不同的心理营养,如果幼年时的我们没有得到足够多的心理营养,在其后的一生中都会不断的寻觅,并引发各种状况,直到找到曾经缺失的心理营养。 五大心理营养 第一个心理营养:无条件的接纳 我们发现从婴儿出生的那一刻到孩子会说话会走路之前,吃喝拉撒我们都在无条件接纳与给予,没有任何的条件,但是当孩子慢慢有了更多的想法和更能独立的时候,我们反而对孩子的要求越来越多,不再无条件的接纳孩子本身,而是开始衡量孩子的行为! 无条件接纳的是孩子本身这个人,与我们自身判断孩子的此刻行为的好坏没有关系,那我们就真的做到了无条件接纳。 我们会发现我们很难无条件接纳自己,当我们自己做错事的时候,总是会批判自己,那是因为小时候我们做错事的时候,父母对待我们的方式就是批判。 第二个心理营养:重视 “重要他人”是一个心理学的概念,它指的是在孩子心理人格形成及社会化过程中,最具影响力的一个人。这个人的养育态度及行为举止将对孩子的成长形成决定性影响。 这个人由孩子自己挑选,最初、最本能的选择当然是爸爸妈妈,如果爸爸妈妈不行,他可能就会选择祖父母,老师或其他长辈。 从这个人身上,孩子希望得到无条件的接纳,希望成为这个人生命里最重要的人。如果孩子在小时候,没有找到这样一个理想的“重要他人”,那么他一生中都会一直去寻觅,直到找到为止。 他会非常希望弥补曾经没有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我最重要的感觉,希望有人能把自己看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第三个心理营养:安全感 父母能给到孩子最好的东西,不是物质,是父母亲之间良好的关系,不随便当着孩子的面争吵互相指责打骂;是父母亲情绪的稳定,不随便发火打骂孩子,温和而坚定的态度,才是孩子最渴望也能给他安全感的东西。 父母关系好,孩子自然开心,因为父母是孩子全部的世界。 第四个心理营养:肯定、赞美 经常肯定、赞美孩子本身,尤其是父亲的肯定和认可,他因此会充满自信,真正源自内心的自信,他知道自己是个有价值的人。孩子有自信,认为自己有价值,他就会有一个新的我,并且明白“我是谁”,然后有信心去面对他的人生,面对人生中各种问题、难题。 夸孩子夸努力不夸天赋,夸过程不夸结果。 第五个心理营养:榜样力量 对于孩子来说,他第一个模范就是母亲或者父亲。当生活中遇到一些具体问题时,爸爸妈妈用什么态度来面对问题?用怎样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将来这就是孩子走向社会后处理问题的示范和模板。 这五大心里营养在每个成长阶段,孩子都希望从爸爸妈妈那里充分获得,只有这五大心理营养充足,我们人的五大天性:爱的能力,独立自主的能力,与人联结的能力,自我价值感和安全感才能得以绽放。 心理营养,孩子一生的底层代码!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