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1点,第3次划开手机又锁屏。窗外的路灯像被水晕开的颜料,就像我此刻黏稠的思绪。 同事说“你总是元气满满”,却不知道我上周因为PPT配色纠结到凌晨;朋友羡慕我“情绪稳定”,但没人看见我躲在便利店吃关东煮时掉的眼泪。我们总在比较谁的烦恼更“值得”被在意,可拧巴的纸巾和失眠的蝉鸣,都在见证那些说不出口的褶皱。 最近学到一个方法:把烦恼写成“第三人称小传”。 “她今天弄洒了咖啡,立刻用纸巾按住,就像按住心里窜出来的挫败感。” ——突然就笑出来了。原来我的焦虑这么有画面感。 **烦心事生存指南** 1️⃣ 给情绪起外号(“我的玻璃心小怪兽又饿了”) 2️⃣ 准备“5分钟摆烂期”(计时器响前允许自己彻底烦躁) 3️⃣ 找到你的“树洞坐标”(我的在24小时洗衣房,滚筒转动声能吞掉叹息) 此刻手机电量只剩13%,就像人不可能100%电量营业。没关系的,你看路灯也时明时暗,但天总会亮的。